第494集:传承人的坚守(2 / 2)

逸霄 竹晴园 1480 字 13天前

>

除夕当天的祭祀在龙脊岭的山神庙前举行。天还没亮,老周就背着木盒上了山。山神庙很小,只有一间屋子,里面供奉着山神爷的牌位。老周把木盒放在供桌上,打开红布,将糖龙摆好,然后点燃三炷香,跪在蒲团上,嘴里念念有词:“山神爷,老祖宗,今年的糖龙做好了,求您保佑龙脊岭风调雨顺,保佑岭上的人平平安安。”

香火烧得很旺,烟袅袅地升起,缠上供桌上的糖龙。村里的人陆续来了,都站在庙外,静静地看着老周祭祀。没人说话,只有风吹过松树叶的声音,和香灰落在地上的轻响。

祭祀结束后,老周把糖龙留在了山神庙里。有人问他:“周伯,这糖龙留在这儿,万一化了或者被老鼠啃了怎么办?”

老周笑了笑:“化了就回到山里,被啃了就喂了生灵,都是缘分。咱做糖龙,不是为了让它一直摆着,是为了把这份手艺、这份念想传下去。”

下山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周走在山路上,脚步很慢,手里攥着空木盒。他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牵着他的手,带他来山神庙祭祀,那时候的糖龙,比现在的小,却一样甜。

回到家,老周把枣木糖模仔细擦干净,放进柜子里,又把铜铲、木勺收进抽屉。灶屋里的甜香还没散,只是没了柴火的温度,显得有些冷清。老周坐在小板凳上,看着空荡荡的灶台,发了会儿呆,然后起身,给院子里的老柿树浇了点水。

来年腊月,他还会在这里,升起松木火,熬起麦芽糖,做一尊新的糖龙。不为别的,只为父亲临终前的那句嘱托,只为龙脊岭上代代相传的念想。他知道,这手艺可能永远不会出名,永远赚不了大钱,但那又怎么样呢?传承不必喧嚣,就像岭上的山泉水,默默流淌了千年,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春去秋来,龙脊岭的草木枯了又荣,老周的头发越来越白,背也越来越驼,但每年腊月廿三,灶屋里的甜香总会准时漫出窗棂,缠上那棵老柿树。山神庙里的糖龙换了一任又一任,而老周,就像岭上的一块石头,静静地守着这份手艺,守着这份安宁。

有人说,老周是龙脊岭的活化石。老周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只是个手艺人,做着该做的事。就像父亲告诉他的:“手艺这东西,不在于多热闹,不在于多赚钱,只要有人做,有人信,就不算断。”

又是一个除夕,老周跪在山神庙的蒲团上,看着供桌上的糖龙,耳边传来村里人的鞭炮声。他闭上眼睛,仿佛看到父亲站在他身边,手里拿着枣木糖模,笑着对他说:“好小子,做得好。”

风从庙门吹进来,带着松针的清香,也带着糖龙的甜香。老周知道,这份甜香,会一直留在龙脊岭上,留在一代代人的心里。传承不必喧嚣,就像这糖龙,不用宣传,不用炒作,却用最朴素的甜,守住了最珍贵的念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