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集:老匠人之惑(2 / 3)

逸霄 竹晴园 1932 字 13天前

钟就跑了,说不如玩游戏有意思。后来小陈教他用模具做糖龙,他倒愿意学了,还自己在糖龙身上加了奥特曼的图案,虽然不伦不类,可他至少对糖龙有兴趣了啊!”

阿玥看着大家争论,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写个不停。她想起上次去乡村糖龙工坊,看到村民们用改良的工具制作糖龙,虽然步骤简化了,可他们在糖龙身上刻上了自家的庄稼、家畜,那是属于乡村的独特印记。“大家还记得我们申报非遗的时候,评审问的问题吗?他问‘糖龙的核心是什么’,当时我们回答‘是祈福的心意,是手工的温度’。”阿玥抬起头,目光扫过每个人,“守正,守的是这个核心;创新,是为了让这个核心能传下去。林伯担心简化步骤失了精髓,其实精髓不是步骤本身,是步骤里的用心。小陈说的3d打印骨架,要是我们在打印后,用传统竹刀刻上纹路,是不是既保留了效率,又有手工的温度?”

老林伯沉默了,他想起去年冬天,有个城里来的孩子跟着他学做糖龙。孩子手笨,熬糖的时候烫到了手,却没哭,反而问“林爷爷,为什么你做的糖龙看起来会动啊”。那天,他花了一下午,教孩子用最简单的方法做了个小糖龙,孩子开心地把糖龙送给了生病的妈妈,说“妈妈吃了糖龙,病就会好”。那一刻,他觉得孩子懂了糖龙的心意,比学会复杂的技法更重要。

“我不是反对创新,我是怕你们为了快,丢了最该守的东西。”老林伯的声音软了下来,他把竹刀放在桌上,“上次我去看学生作品展,有个孩子做的‘现代糖龙飞天图’,虽然造型简单,可龙的爪子里抓着火箭,眼睛是用彩色糖做的,像星星一样。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想让糖龙带着我们的愿望飞到太空’,那一刻,我觉得这孩子懂糖龙。”

阿玥笑了,她拿出一张设计图,放在桌上。“林伯,您看,这是我们为论坛准备的作品方案。主体用传统九转熬糖法做糖龙的身体,保证韧劲和口感;龙鳞用模具压出基础形状,再由您和老周这样的老匠人用竹刀刻上纹路;龙的眼睛用您说的‘用心点’的方法,让每个传承人都参与点眼,最后在龙的身上加入各地的文化元素——比如海外学员喜欢的莲花、年轻人喜欢的星空图案。这样,既有传统的根,又有创新的魂。”

小陈凑过去看设计图,眼睛亮了起来:“我还可以在旁边放个直播屏,直播老匠人刻龙鳞的过程,让观众看到‘慢工出细活’的用心。再准备一些简易工具,让现场观众体验做小糖龙,告诉他们虽然步骤简化了,但要带着心意做。”

老周也点头:“我觉得可行。上次我们和食品学院合作优化熬制温度,其实也是为了让传统技法更稳定,不是丢了传统。就像老林伯说的‘糖火不熄’,火不能灭,也不能一直用一种柴火,有时候加些新的柴火,火会更旺。”

会议结束时,窗外的太阳已经升得很高,双生谷的甜香更浓了。老林伯走到灶房,看着锅里还在熬的糖液,伸手摸了摸锅沿——温度刚好,糖液泛起细密的泡泡,像星星在闪烁。小陈走过来,递给他一个新做的竹刀:“林伯,我按您师父传下来的样子,做了个新竹刀,您试试。”

老林伯接过竹刀,刀身上刻着“糖火不熄,心意永存”八个字。他笑了,拿起竹刀,在刚熬好的糖液里蘸了一下,然后在案板上轻轻一拉,拉出一根细长的糖丝,像一条小小的糖龙,在阳光下闪着光。

“走,咱们去准备论坛的作品。”老林伯率先走出灶房,小陈和其他传承人手拉着手跟在后面,影子在地上连成一条长长的线,像一条蜿蜒的糖龙,朝着阳光的方向延伸。

论坛那天,双生谷的糖龙作品成了焦点。传统的糖龙身体韧劲十足,龙鳞上的纹路细腻清晰,是老林伯和老周刻了三天的成果;龙的眼睛是每个传承人用心点上去的,有的带着乡村的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