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2 / 3)

小猫俱乐部成员受宠若惊,无不是90度的鞠躬致谢。

    不能说所有人都发自内心,但也至少是绝大部分,方言写的这首《未闻花名》,可是让她们首次尝到了单曲进入日本有线点播榜和日本单曲唱片排行榜前五的甜头,这在从前可从来都没有过。

    “Emm……”

    方言笑而不语,就见富士电视台的记者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从人群里强挤出来,凑到跟前。

    在自报家门以后,很识趣地没有马上抛出问题,而是态度恭敬道:

    “恭喜方言桑的《情书》,再度斩获文学大奖,捧得本届川端康成文学奖!”

    “谢谢。”

    方言说了番客套话,比如感谢评委会,巴拉巴拉。

    记者眼见时机成熟,开始提问:“您之前一直创作的不是像《霸王别姬》、《乡村邮递员》一样的严肃文学,就是像《三体》、《午夜凶铃》这样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你是基于什么,才想到要创作出如《情书》这般纯爱唯美的?”

    “因为我想”趁自己还拖着青春时代记忆尾巴的时候,写一部包含爱情、人生、遗憾等在内的青春文学。”方言半开玩笑道,“最好是一部少男少女流干眼泪的,能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漂亮东西。”

    “您显然是做到了。”

    记者微微一笑,“几乎没有人在看完《情书》以后,是不会流眼泪的。”

    接着话锋突然一转,“这种感觉,我还在另外一本叫《挪威的森林》的里有过。”

    “噢!”

    方言挑了挑眉,意识到记者可能准备拿《情书》和《挪威的森林》作比较,来给自己下套。

    结果不出自己的意料,记者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您看过这部《挪威的森林》吗?”

    “当然!”

    方言淡淡一笑,说《挪威的森林》在出版之前,自己就受村上春树的邀请,看过尚未定型的初稿,就连给《挪威的森林》发行的出版社,也是自己向村上春树推荐的出版社。

    “没想到您跟《挪威的森林》之间还有这么一段渊源。”

    虽然他的回答并没有上套,记者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因为他挖到了更加不为人知的隐秘。

    内心充满了兴奋,迫不及待地追问:“很多人都觉得《情书》和《挪威的森林》,不管是在人物关系,还是故事剧情上,都极其的相似,犹如镜子的两面,莫非跟这一段渊源有关是吗?”

    “村上君的的确从我的《情书》里汲取了些许灵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