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鲁迅文学院(2 / 3)

    这一批作家仿效马元的路子,对叙事方法、语言、结构等大加改革,写得越来越晦涩难懂。

    特别是在《LS河女神》出版以后,这股先锋文学的浪潮蠢蠢欲动,在文坛还在流行“寻根文学”、“现代派”的时候,以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剑走偏锋,标新立异,相当招人非议。

    “虽然我对先锋文学有不小的意见,但从大局上讲,也不失为是一件好事。”

    方言耸了耸肩。

    “是啊,王主编在年初的时候不提了嘛,《人民文学》的办刊宗旨是要鼓励和支持青年作家对文学的多元化进行探索,不管是对马元这些先锋派,还是对刘索拉这样的现代派,都尽量一视同仁。”

    陈晓曼摇头失笑道。

    方言附和说:“我们不能浇灭他们的热情,只要在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就随他们折腾吧。”    “我就怕他们折腾着折腾着,容易走火入魔,把一些天分不错的作家们带进沟里去。”

    陈晓曼不无担忧:“最后把文学界的思想和风气都给搞坏掉。”

    “嫂子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岩子,你有没有想过写一篇先锋文学或者现代派的?”

    “暂时没有。”

    方言不免好奇,为什么陈晓曼突然会这么问?

    陈晓曼解释说,文学作品有示范作用,如果方言能写本先锋,以身作则,至少能限制住,甚至控制住这股先锋文学的力量,免得横冲直撞,撞进了死胡同。

    “我会考虑的,不过我现在手头上的事太多了……”

    方言摊了摊手。

    “确实!”

    陈晓曼提醒道:“那么鲁迅文学院呢?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这个你可一定要到场。”

    方言信誓旦旦地保证,毕竟自己可是文学讲习所更名为“鲁迅文学院”以后的第一届文学编辑培训班的学员,只要修满四个学期,就可以得到一张本科文凭。

    除了自己以外,石铁生、王硕、余桦、钟阿城等人都是同届创作班的学员。

    众人结伴而来,鲁迅文学院的地址已不再是文学讲习所所在的八里庄,而是搬到了芍药居,建成了固定的校舍,彻底地结束了寄人篱下的流浪局面,正式成为“华夏当代文学的摇篮和抗大”。

    鲁迅文学院的院门并不大,上方横向书写着“鲁迅文学院”五个金光闪闪的铜字。

    大门右外侧墙壁上,雕刻着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的浮雕头像,进门左内侧是两间内外分的门卫值班室,里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