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编辑部的故事(2 / 4)

    “算是吧,不过《恶意》里的叙事结构,跟博尔赫斯他们不一样,博尔赫斯在叙述故事时,就像是迷宫的制造者,一座循环往复的时间的迷宫中存在着无限困惑和不确定性。”

    “……”

    “岩子这本书对于传统的叙事范式和语言范式上,都是一次不小变革性的尝试!”

    听到“岩子”,方言顺着声音望去,赫然是恩师的儿媳妇,自己的嫂子,陈晓曼。

    而在她周围的女同志,全都是熟面孔,一个是章光年传帮带的徒弟,“王小平”。

    另一個是编辑部里的老资历,王扶,《大秦之裂变》出版时就过过她的手。

    “这期的《十月》,不光《恶意》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还有一篇更纯粹的魔幻现实主义,《第七夜》,阴曹地府、轮回转世、善恶有报,这些华夏的神魔元素都用上了。”

    “你们说,《人民文学》以后会不会像《十月》一样,多多地发表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

    此时,编辑部的年轻人慷慨激昂,话题也从未重样过,马尔克斯、沃尔夫、加缪、普鲁斯特、乔伊斯……

    伴随着昂扬的表情和亢奋的语调,纷至沓来,朱伟却保留不同的意见。

    “一味地学习西方,是不是不太好啊?”

    “不好?那你倒是讲讲,不好在哪里?”

    看着青年编辑突然站起来,不远处的方言只是干看着,静静地听着他的质问。

    “朱伟?你是新来的?”

    “不错,我是从《华夏青年》调过来的。”

    “既然是老编辑了,那沃尔夫的《到灯塔去》读过吗?”

    “没有。”

    “呵!有没有读过她的《波浪》?”

    “也没听说过。”

    “不会吧?你堂堂一个编辑,不会连沃尔夫是谁都不知道吧?”

    “我其实更关注我们国内的文学潮流,比如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知青文学……”

    朱伟觉得自己在众人眼里,就像个闯入大都市的乡巴佬,过时、传统、保守、老套!

    忽然间,背后传来吕书友的声音。

    “那你以后要多多看,多多学,尽快跟上编辑部的节奏,《人民文学》的办刊理念跟你之前呆过的《华夏青年》可不一样。”

    包括朱伟在内,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