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给我们长脸了(祝五四青年节快乐!)(3 / 4)

nbsp;“您这话说的,太折煞我了。”

    方言摇头失笑道。

    “哈哈,你啊,跟我进书房吧。”

    万佳宝说:“聊聊《商鞅》的剧本改编。”

    万芳也跟了进来旁听,看到两人谈得热火朝天,一个是《大秦之裂变》话剧的编剧,一个是电影的编剧,相互之间,碰撞出了火花。

    “又是电影剧本,又是理论文章,这次全国专业作家创作活动,我听老丁说你也参加了。”万佳宝忍不住打趣,“你可比我都忙啊。”

    方言说:“事虽然多,但好在没有挤在一块,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让我一件一件做完。”

    “有头绪了吗?”

    万佳宝关切道。

    “已经有点眉目。”

    方言把《那山那人那狗》的情节,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

    “乡邮员,这个题材好啊,听上去,还是一部乡土。”万佳宝眼前一亮。

    方言点了下头,“确实是乡土。”

    万佳宝眼神黯然了下,“如果你老师现在还在的话,乡土方面你可以去请教他,乡土可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之一。”

    方言沉默不语,叹了口气。

    沈雁氷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描绘了乡村生存现实和日常疾苦。

    “咳咳!”

    瞧着气氛越来越凝重,万芳赶紧出声:“岩子,你这稿子打算发表在哪个期刊?”

    方言答道:“《燕京文学》。”

    万佳宝眼前一亮,“我记得曾其同志曾任《燕京文学》的主编吧?”看到他点了下头,于是建议,“到时候你的稿子写好了,可以请他看一看,乡土方面,他也很有建树。”

    方言大为受教道:“谢谢先生指点。”

    万芳继续把话题转移到轻松的方向,比如《山楂树之恋》配得上更大的舞台。

    万佳宝并没有反对,但登上人艺显然是不可能,倒是可以推荐到华夏青年艺术剧院。

    方言知道这是国家话剧院的前身,一点儿也不辱没《山楂树之恋》。

    甚至只要在全国大学生戏剧文艺汇演上,《山楂树之恋》能取得前三名的成绩,华夏青年艺术剧院不用出演员,直接给白若雪等原班人马提供舞台,任她们自由发挥。

    “这个机会不是不可以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