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十月》挖人(3 / 4)

    果不其然,一到办公室,王朦就开门见山,自己的编制问题解决了,但不是留在《燕京文学》当编辑,而是被调去《十月》。

    消息来得太突然,方言不禁发懵。

    周雁茹耐心地解释,别看《十月》这本杂志这个月才拿到正式的期刊号,但来头不小。

    编辑室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伟人著作办公室’,所以承担了非常重大的使命,特殊时期,挑战了书报刊管理模式,一经问世,管制便开始松动,半年之后,《收获》复刊。

    一年之后,《当代》、《花城》相继创刊,接着全国的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创刊、复刊。

    包括《燕京文学》在内,都要承《十月》的一份情。

    也正因如此,刚刚有了正式创刊号,立刻得到整个文艺界和出版界的鼎力相助。

    人员紧缺不要紧,不少出版社的编辑就被紧急地借调来支援,方言也就是其中之一。

    “你啊,表现得太出挑了。”

    王朦摇头笑骂道:“反思文学、谍战文学就不说了,我们不在的这段时间,又折腾出了一个口语化,懂,又懂诗,这么难得的人才,他们不指名道姓地要你才怪呢。”

    “可我只是个临时工。”

    方言张了张嘴。

    “就是因为你这个身份,才被做了文章。”

    王朦苦笑道:“我们一直试着争取把你留在燕京文学,甚至打算提前给你转正,但没想到还是被《十月》钻了空子,他们愿意当接收单位,把你吸收为正式工,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方言啊了一声,“这也行?”

    “本来你的指标已经下来了,按照流程,等合同期一到,就可以转正,没想到……”

    王朦叹了口气,“岩子,你怎么想的?”

    “我必须去吗?”

    方言抿了抿嘴。

    别看《十月》现在才刚刚成立,将来可是文学主流期刊里的“四大名旦”,以“刀马旦”的名号,跟“老旦”的《收获》、“花旦”的《花城》,以及“正旦”的《当代》,并驾齐驱。

    平台的档次和地位,肯定要超过现在的《燕京文学》。

    虽然在哪里进步不是进步,但他还是喜欢呆在这里,毕竟编辑部的人好,说话又好听,活还少。

    “当然要去,你是代表我们《燕京文学》去支援《十月》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