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要啥自行车(2 / 4)

!”

    此时,方红陪着方燕在胡同里放鞭炮。

    方言呆在屋里,脸上微醺,和杨霞围着火炉,唠家常来打发时间,收音机播放着《红灯记》里“光辉照儿永向前”那段的钢琴伴唱。

    毕竟,虽然央妈在78年就复播了春晚,可家里又没有电视,根本没法收看。

    “妈,我去洗洗睡了。”

    方言打了声哈欠,站起身来。

    “岩子,你等等,先跟妈来趟屋里。”

    杨霞关掉收音机。

    方言看她神情严肃,心里不免疑惑,跟着来到她的房间,就见她锁上了门,神神秘秘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票和一捆钱。

    “这些你拿着。”

    “妈,这是什么……凤凰牌的自行车票!”

    “你小点声点。”

    “妈,这票您从哪里弄来的?”

    方言顿时睡意全无。

    这年头,一张自行车票绝对是宝贝。

    70年代买自行车是各单位领到券,然后组织职工抓阄,谁抓上,谁就可以买。

    80年代不需要抓阄了,但是也不能随便买,需要工业券才可以买。

    少说十几张工业券才抵一张自行车票。

    偏偏这种工业券,只有挣工资的在职职工才有,每人每年到手的也不多,普通民众就更没有了,可是结婚,恰恰又少不了自行车。

    就像前世,要有车有房有存款。

    这年头是既要36条腿,又要三转一响,也就是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和自行车。

    以至于哪户人家假如结婚,都要托关系去借、去买工业券,甚至为了一张提货的“白条”,不惜重金求购,但依旧一券难求。

    “你姐不是评上了劳模和先进嘛,这是厂里年底给的奖励。”杨霞笑道,“正好伱挣了一大笔稿费,再添个几块钱,就能去提车了。”

    “我姐的?”

    方言恍然大悟,“那不行,我不能要!”

    “这是你姐跟我商量的,就当作你参加工作的礼物。”杨霞说。“年后你就要去《燕京文艺》上班,总不能走着去西长安大街吧。”

    “不用,我弄张公交月票就行了。”

    方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