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思路还是垄断思维,他们心中压根就有自由竞争这个概念。
杨震更担心的是,朝廷也许没有对外销售的念头,而是像控制丝绸那样,把羽绒服完全控制起来,平民都不能穿,成为仅供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即使库房羽绒服多得堆不下,也不会便宜卖给百姓。
要是百姓敢穿羽绒服上街,就抓起来。
更关键的是,所有官员和世家大族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所以这不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问题,要是反对,就是和所有世家站在对立面,简直就是飞蛾扑火啊!
所以这个时代的礼法是什么,不是简单的尊卑有序,而是有可能往婆罗门方向展,形成一种无法打破的阶层壁垒的社会形态。
杨震脑海中梳理了一下历史,突然在想,前世的历史,要是没有黄巢起义,婆罗门是不是真有可能扎根?然后像阿三那样无法撼动?
而现在大觉王朝的情况,和唐朝就很类似,世家大族的嘴脸越来越难看了。
关键是他们满嘴礼义廉耻,还觉得所作所为是在造福百姓,完全没意识到这是在作恶,觉得百姓的苦和痛都是理所当然的,有一口饭吃就应该感恩戴德。
如今还能怎么办,当场和谢开明辩论起来,谈论人人平等的话题?还是当场撕破脸?
胡季也马上接上话头,“杨大才子,你给朝廷立了一大功。”
这种甜枣式的极限施压,让杨震心中更为憋闷,同时知道现在不能硬碰硬,除了把自己搞得一身伤之外,于事无补。
因为再怎么争辩,到时候不也要卖羽绒服不是,这不就涉嫌经商了吗?
即使和皇上通了气,文武百官都认为这就是犯了官员经商罪,皇上想保自己,也会兜不住。
同时还想到一个可怕的后果,自己可是保证过,鹅毛和鸭毛一百文一斤,鹅羽二百文一斤,要是朝廷觉得这个收购价高了,还要压一压,压到不足十分之一。
那自己成什么?说话不算话的伪君子?
杨震有点凌乱了,在他心中,谢开明不算坏人,他在为了朝廷的稳定和繁荣着想,也付出不少努力。
而现在看来,他维护的好像不是国家和朝廷,他维护的是世家大族能够长盛不衰。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