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来带动鼓风机给高炉送风。
比如他提出对这高炉的若干改进意见——
这高炉的形状不能和以往一样,少爷所画的高炉图纸像个大腰鼓,两头细中间粗。
少爷说这模样更适合炼铁。
炉子内衬耐热砖……少爷说铁和铜不一样,炼铁所需的温度更高。
炉口所开的位置要利于排渣。
炉子两侧的进风口要与水车带动的鼓风机匹配。
等等。
这时候的少爷一点都不像是个大文人了,他在这些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
就连阿木看着陈小富的眼神里也满是崇拜!
陈小富很享受,也很庆幸——
当今天下,青铜为主流,对铁的提炼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他那些浅薄的知识在这些人听来,就仿若天书,就成了不可思议。
这些淳朴的佃户们毫不犹豫就选择了信任,他们一丝不苟的按照陈小富的图纸建起了第一座‘高炉’。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高炉。
它只能算是一口土炉,高也只有一丈。
就连陈小富自己也不能确定这东西就能炼出生铁来。
终究是要在实践中去改进的,技术这东西需要一步步的去完善。
要想烧制第一炉还需要等一些时日,要造水车,要造鼓风机,还要开采石灰石,也还需要焦炭等等。
人手太少,事情又太多,这恐怕需要等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一天陈小富又走了一遍,又事无巨细的交代了一番,于傍晚时候和阿来回到了花溪别院。
门房老黄依旧躺在那张躺椅上,似乎对少爷每天往瓦泥山跑这件事他并不好奇——
其实他夜里都去看过。
也听张大爷说过。
现在老黄愈发相信少爷被仙人抚顶,仙人当真教给了他仙术的!
陈小富向老黄走去,一屁股坐在了老黄旁边的那张凳子上。
老黄顺手就将酒囊递了过去,陈小富接过,拔出塞子喝了一口……
最多二十度!
有些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