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之中,大家都在猜测,究竟谁能够在这场充满变数的科考中脱颖而出。
朱雄英站在文华殿的高台之上,目光冷峻地扫视着台下群情激奋的大儒们。
这场因科考内容引发的争论,已然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一向以刚正不阿著称的鸿儒钱穆,气得满脸通红,他手中的书卷被攥得紧紧的,指关节都泛出了白色。
钱穆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皇孙殿下!科举取士,当以传承圣人之道、弘扬正统经学为要。”
“如今您却引入这些乱七八糟的兵法、时务之题,简直是离经叛道!”
“这是要将我大明的学术正统引向何方?”
他言辞激烈,眼中满是愤怒与失望,仿佛朱雄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错。
朱雄英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怒火,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
他向前走了两步,朗声道:“钱先生,您口口声声说我离经叛道,可您是否想过,如今的大明,边疆烽火不断,北方的蒙古部落屡屡犯境,百姓流离失所;”
“内地灾荒频发,饿殍遍野,民生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能安邦定国、救百姓于水火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只会死记硬背圣人之言,却对现实困境束手无策的腐儒!”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在空旷的文华殿内久久回荡。
这时,礼部侍郎孙德厚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语气却带着几分强硬:“殿下,即便如您所说,国家面临困境,但也不能因此就破坏科举的传统。”
“科举是天下士子的晋身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