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年10月2日(2 / 7)

它的平和 一口海苔 4779 字 7天前

了,总掉。”

她的声音有点哽咽,坐下后才慢慢说,这盒子是她老伴儿年轻时送她的第一份礼物,那年她十八岁,老伴儿在工厂上班,了工资就去供销社买了这盒饼干,“那时候饼干金贵,我舍不得吃,放了好几天才跟他分着吃,最后还剩半块,我想着留着,结果一放就放了几十年。”

她打开盒子,里面铺着张旧油纸,油纸里裹着半块桃酥,硬得像块小砖头,“他走了三年了,我每天都把盒子拿出来看看,昨天收拾的时候,底突然掉了,我吓得赶紧抱过来。”

我接过饼干盒,铁皮已经有些薄了,边缘的锈迹蹭在手上有点涩。

我先找了块细砂纸,轻轻打磨掉边缘的锈迹,又拿出小钉子和锤子,把松动的盒底重新钉好,怕钉子硌手,还在边缘贴了圈细细的绒布。

李婶坐在旁边,一直盯着我的手,眼神里满是紧张,直到我把盒子递给她,她才松了口气,拿着盒子翻来覆去地看,手指摸着修好的盒底,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比新的还好看,真的。”

其实我知道,她不是觉得盒子好看,是觉得盒子里的回忆,又能多待一阵子了——那半块桃酥、年轻时的心意、还有和老伴儿一起的日子,都能安安稳稳地躺在盒子里,不被时光摔碎。

除了李婶,上个月还来了位张大爷,他拿来一台老收音机,是“红灯牌”

的,黑色的塑料外壳裂了道缝,旋钮也掉了一个。

张大爷头都白了,背有点驼,说话声音却很洪亮:“这收音机是我和我老婆子结婚时买的,那时候全村就我们家有一台,晚上邻居都来听戏,热闹得很。”

他说,老婆子去年走了,走之前还跟他说,想再听听以前的戏,可那时候收音机已经坏了,他一直没敢修,怕一拆就散了。

我打开收音机的后盖,里面的线路板都泛黄了,有些零件还生了锈。

我找了块放大镜,一点点检查线路,现是电容坏了,又翻出珍藏的旧零件盒,找到个型号匹配的电容换上,再把外壳的裂缝用胶水粘好,还找了个相似的旋钮装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我按下开关,收音机里传来“咿咿呀呀”

的京剧声时,张大爷突然红了眼眶,他凑过去,耳朵贴在收音机上,听了好一会儿才说:“就是这个声,跟以前一样。”

他掏出钱包要付钱,我推辞说不用,他却执意塞给我五十块,说:“小伙子,这不是钱的事,你帮我把老婆子的声音找回来了,谢谢。”

后来我才知道,张大爷每天晚上都会打开收音机,听着里面的戏,就像老婆子还在身边一样。

我开这家店,一半是因为喜欢老东西,一半是受爷爷影响。

爷爷退休前是钟表厂的修理工,一辈子跟齿轮、条打交道,厂里的人都叫他“王师傅”

,说他修钟的手艺是厂里最好的——再难修的钟,到他手里,摆弄几天就能“滴答”

走起来。

我小时候常跟着爷爷去厂里,厂房很大,里面摆着一排排待修的钟,有座钟、挂钟、还有小巧的怀表,机器的轰鸣声里,总能听见爷爷的声音:“小李,这个齿轮齿数不对,换个新的。”

“老张,条别上太紧,容易断。”

爷爷修钟的时候,总是很专注,眼睛盯着零件,手上的动作又快又准,我就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看他拆零件、洗零件、再重新装起来,有时候他会给我一颗小齿轮,让我拿着玩,冰凉的金属在手里转来转去,我觉得比玩具车还好玩。

家里的抽屉里全是爷爷攒的小零件,用铁皮盒分门别类装着,每个盒子上都用铅笔写着标签:“1987年上海牌手表齿轮”

“1992年闹钟条”

“1995年怀表游丝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