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邻居的,谈钱就见外了。”
临走的时候,周叔还说:“以后家里有啥活儿,尽管跟我说,别客气。”
陈晚秋送他到门口,看着他走进隔壁的水果铺,心里暖烘烘的。
她回到书店,把李婶送的橘子剥了几个,放在盘子里摆在柜台上,供来的顾客随便吃。
三点左右,林晓放学了,背着书包跑进来还《小王子》:“晚秋姐,这本书真好看,我最喜欢狐狸说的那句‘你驯养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
陈晚秋笑着说:“那明天给你拿《城南旧事》,里面的小英子也很可爱。”
林晓点点头,刚想走,忽然看见柜台上的橘子:“哇,橘子!
好甜啊!”
陈晚秋递了一个给她:“喜欢就多吃两个。”
林晓剥着橘子,忽然说:“晚秋姐,我妈妈说周末要请你去我家吃饭,她做的鱼特别好吃。”
陈晚秋心里一暖:“好啊,那我周末带本书给你当礼物。”
傍晚的时候,书店里的人渐渐少了。
陈晚秋整理着今天的账目,忽然听见铜铃响了,抬头一看,是早上那个叫李明的小男孩,手里攥着五块钱,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姐姐,我把钱送来了!”
他把钱递过来,脸上满是认真。
陈晚秋接过钱,摸了摸他的头:“真守信用,这个橘子送给你。”
李明接过橘子,高兴地说:“谢谢姐姐!
我下次还来买书记!”
看着他跑出去的背影,陈晚秋忍不住笑了。
天黑下来的时候,陈晚秋开始收拾书店,把椅子摆回原位,把散落的书放回书架,把柜台上的橘子皮倒进垃圾桶。
刚收拾完,手机响了,是父亲打来的:“晚秋啊,回来吃饭吗?我炖了鸡汤。”
陈晚秋拿起帆布包:“回,我马上就到。”
她锁上书店的门,铜铃又叮铃响了一声。
街上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照在石板路上,映出她的影子。
路边的早点铺已经开始收拾东西,水果铺的李婶正和顾客讨价还价,远处传来广场舞的音乐,热闹又安稳。
走到父亲家楼下,就看见父亲站在单元门口等她,手里还拿着一件外套:“晚上冷,穿上。”
陈晚秋接过外套穿上,挽着父亲的胳膊上楼。
家里的鸡汤冒着热气,桌子上摆着她爱吃的青菜和豆腐。
父亲坐在对面,看着她喝汤,忽然说:“昨天我去你书店了,看见很多人来借书,你把书店打理得真好。”
陈晚秋抬起头:“还不是您和我妈教得好。”
父亲笑了笑,眼里带着欣慰:“你妈要是看见现在的你,肯定放心了。”
吃完饭,陈晚秋陪父亲聊了会儿天,帮他揉了揉腰,然后就回自己的住处了。
她的住处就在书店楼上,一打开门就能闻到淡淡的书香味。
她洗漱完,躺在床上,拿起今天王姐还回来的《围城》,翻到扉页上那几行批注,看了很久。
想起三年前在上海的日子,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觉得生活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想起母亲走的时候,她觉得天都要塌了;想起刚开书店的时候,生意不好,每天都在担心房租,晚上睡不着觉。
那些都是她的“昨天”
,带着疲惫和艰难,却也让她学会了坚强和踏实。
而今天呢?今天有张大爷的菊花茶和咸菜,有林晓的笑脸和约定,有王姐的批注和蛋糕承诺,有李婶的橘子和周叔的帮忙,有李明的守信用,还有父亲的鸡汤和外套。
这些细碎的温暖,像一颗颗小太阳,把她的日子照得亮堂堂的。
她忽然明白,母亲说的“踏实日子”
,就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