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今天去这个建材市场,明天去那个批市场,嘴里总是念叨着“省一分就是赚一分”
,有时候为了五毛钱的差价,能跟人家磨叽半个钟头。
可这钱一多,人心就容易变,就像那夏天的井水,看着清凉,底下说不定就有暗流涌动。
先是在材料款上出了问题。
有一次,老李现老孙买回来的水泥,好像标号不够,砌墙的时候感觉不太对劲。
他跟老王说了,老王当时正忙着跟甲方喝酒,摆摆手说:“哎呀,老李,你别大惊小怪的,老孙能办错事吗?肯定是你看错了,赶紧干活吧,别耽误了工期。”
老李心里别扭,但老王是牵头的,他也不好多说啥,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干。
没过多久,又出了档子事儿。
工地该工资了,老王说资金周转有点困难,让大家先等等。
可没过两天,就有人看见老孙骑着新买的电动车,车筐里还放着给媳妇买的金耳环。
工人们不乐意了,找到老李说:“李师傅,这钱是不是让老孙给昧下了?你看他那嘚瑟样儿,我们可是出苦力的,这工资要是拖下去,家里老婆孩子咋过啊?”
老李去找老王,老王叹了口气,说:“唉,老孙是有点不像话,不过这钱也不是他一个人花了,我跑关系也花了不少,你先跟工人们说说,再宽限几天,我保证把钱凑齐。”
老李看着老王一脸“为难”
的样子,又看看工人们期待的眼神,心里头那股子憋屈劲儿就上来了。
他开始琢磨,这老王和老孙是不是背着自己搞了啥名堂?以前三个人说好了账目公开,可现在老王总是说“忙忘了”
、“回头再说”
,老孙更是把钱袋子捂得紧紧的,问他花了多少钱,总是含含糊糊。
矛盾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悄悄芽。
有一天,甲方来检查,现临时库房的屋顶有漏水的迹象,一查,原来是用的防水材料质量不过关。
这下甲方可不乐意了,不仅扣了一部分工程款,还说要是整改不好,后面的活儿就别想干了。
老王这下急眼了,把老孙和老李叫到工地,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老孙!
你说你买的啥破材料?现在好了,活儿砸了,钱也没了,你说咋办?”
老孙也不是善茬,脖子一梗,说:“老王哥,话可不能这么说,材料是你点头同意用的,再说了,你跑关系花了多少钱,你自己心里没数吗?要不是你大手大脚,咱们能缺钱买好材料吗?”
老李在旁边看着他们吵,心里头那点最后的念想也没了,他沉声道:“行了,你们别吵了,当初咱们说好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出了问题,就该一起想办法,不是互相埋怨。
不过,我得说句公道话,老孙,材料的事儿你确实有责任,老王,账目不清也是事实,你们说,这事儿到底咋解决?”
三个人吵得脸红脖子粗,从工地吵到老王家里,又从老王家里吵到街上,引得街坊邻居都来看热闹。
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你看,当初这三个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现在为了钱,脸都撕破了。”
“可不是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老话儿说得没错。”
吵到最后,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来。
老王觉得自己牵头受累,钱没赚到多少,还惹了一身骚;老孙觉得自己跑前跑后,省下来的钱都让老王挥霍了;老李觉得自己出了力,却连工人的工资都差点不出来,心里头堵得慌。
最后,还是老李先开了口,他看着老王和老孙,眼神里满是失望:“算了,这活儿我不干了,你们俩爱咋咋地吧。
我把我的工人带走,欠他们的工资,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得给他们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