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年4月16日(2 / 3)

它的平和 一口海苔 1574 字 7天前

清晨,秀芳带着英子去纺织厂送改好的工装。

车间里机器轰鸣,女工们的蓝头巾在飞旋的纱线中上下翻飞。

莉莉的妈妈王姐正坐在质检台前,指甲上的红寇丹格外刺眼:“英子长得真像你,就是这衣服——”

她指尖划过英子袖口的补丁,“现在谁家孩子还穿打补丁的衣裳?”

秀芳看见英子的耳尖慢慢红了,像朵初开的月季花。

她忽然想起自己结婚时,用陪嫁的被面给建国改了件衬衫,领口处绣着并蒂莲,针脚歪歪扭扭的,却被建国穿了整整三年。

“补丁是衣裳的记号,就像人活在世上,总得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她摸了摸英子的辫,辫梢还沾着昨晚帮她扎头时蹭的白棉线,“王姐你看,这袖口的补丁用的是府绸布,比原来的工装布还耐磨呢。”

中午回家的路上,英子忽然指着路边的宣传栏:“妈,你看那个征文比赛。”

红纸黑字的通知贴在斑驳的墙面上,阳光穿过梧桐叶,在“我的理想”

几个字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秀芳看见英子的眼睛亮起来,像缝纫机上的镍制零件在光——那是她第一次在女儿眼里看见不属于攀比的光。

那天傍晚,英子趴在缝纫机上写作文,稿纸被台灯照得透亮。

秀芳踩着机轮给她改校服裤脚,听着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藏在顶针盒里的诗稿,那些关于布帛与光阴的句子,最终都缝进了别人的衣襟。

“妈妈,你说人的理想,是不是像缝纫机的线?”

英子忽然抬头,稿纸上的字迹还带着少年的青涩,“有的线细,有的线粗,但只要跟着梭心走,总能织出好看的花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秀芳的顶针滑落在布料上,出轻微的响。

她看见窗外的槐树正在抽新芽,嫩绿的叶片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像极了女儿作文里写的:“爸爸的自行车轮碾过的每一道车辙,妈妈缝纫机上缠过的每一根棉线,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光阴故事。”

征文比赛结果出来那天,巷口的槐树正开得雪白。

英子捧着奖状跑回家,奖状边缘还带着被雨水打湿的褶皱——她在放学路上摔了跤,却紧紧护着怀里的证书。

秀芳摸着奖状上的烫金字,忽然想起多年前在县城裁缝铺,师傅说过的话:“好裁缝懂得顺着布料的纹路下针,急不得,也攀不得。”

那天夜里,秀芳在缝纫机抽屉里翻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英子从小到大的小物件:幼儿园的小红花、小学的铅笔头、还有用碎布缝的钥匙包。

月光漫过铁皮盒时,她看见英子趴在桌上睡着了,手底下压着新写的作文,题目是《我家的缝纫机》。

机轮的影子在墙上晃啊晃,像极了时光的年轮。

秀芳戴上顶针,轻轻踩动踏板,咔嗒声中,她忽然明白,这台老缝纫机缝补的不仅是衣裳,更是那些在攀比中迷失的岁月——当针尖穿过布料的瞬间,所有的浮躁与虚荣都化作了细密的针脚,织就成属于自己的、踏实的人生。

巷口的收废品老汉又推着车经过,吆喝声在夜色里渐渐淡去。

秀芳看着熟睡的女儿,辫梢还沾着白天改衣服时的布屑,忽然觉得,这世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橱窗里的光鲜,而是眼前人眼底的星光,是脚踩在土地上的分量,是像缝纫机梭心那样,永远沿着自己的轨迹,不急不躁地转动。

晨光再次漫进窗户时,英子正在给新书包绣蒲公英。

秀芳昨天特意去布店扯了半尺浅蓝的的确良,边角料正好够绣几簇绒绒的花。

机轮转动的咔嗒声中,母女俩谁也没说话,只有阳光在布料上流淌,像极了那些在攀比中沉淀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