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年1月9日(1 / 3)

它的平和 一口海苔 1813 字 6天前

在生命的浩渺长河中,我们犹如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又奋力划桨前行。

而遗憾,恰似那弥漫在河面上永不消散的雾霭,丝丝缕缕,悄然萦绕在我们身旁,挥之不去。

它是未竟之愿的残响,那些未完成的画作、未写完的故事、未登上的舞台,都在岁月深处幽幽叹息;它是错失之缘的低吟,曾经擦肩而过的挚友、失之交臂的机遇、未能珍惜的爱情,都化作心底隐隐的痛;它是往昔疏忽的黯淡投影,那些被浪费的时光、被忽视的忠告、被懈怠的努力,都在记忆的幕布上投下斑驳的暗影。

起初,当遗憾的阴霾如潮水般涌来,我们往往满心悲戚,如同置身于荒芜的迷宫,四面楚歌,不知何去何从。

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被命运的巨手玩弄于股掌之间,所有的憧憬与期待都在瞬间化为泡影。

但当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在这片迷雾中停下慌乱的脚步,细细审视遗憾的纹理,却惊觉它宛如一面冷峻的镜子,清晰映照出自我的轮廓——那些曾经被我们盲目乐观或懵懂无知所掩盖的真实模样。

回想起我年少时那段狂热追逐文学梦想的日子,心中五味杂陈。

那时的我,怀揣着炽热得近乎滚烫的文学梦想,天真地幻想自己的文字能如划破夜空的星辰般闪耀,在一夜之间照亮文坛的苍穹。

我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激情澎湃却又浮躁轻狂,急于求成的心态使我盲目地向各个文学赛事和投稿平台投递那些未经雕琢、浅薄稚嫩的作品,满心期待着赞誉与荣耀的降临,仿佛那触手可及的辉煌已经是我囊中之物。

然而,现实却毫不留情地给了我一记记响亮的耳光。

我收到的是一封封冰冷的拒信,那些承载着我幻想的稿件如折翼的飞鸟,纷纷坠入失望的深渊,出沉闷而绝望的声响。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每一次的失败都似一记重锤,狠狠敲打着我脆弱的心灵。

我开始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泥沼,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我根本就没有写作的天赋?是不是我一直在做着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那些漫长的夜晚,我辗转反侧,望着天花板呆,曾经的自信被击得粉碎,只留下满心的迷茫与痛苦。

但正是在这痛苦的挣扎中,我渐渐冷静下来,开始认真剖析那些被退回的稿件。

这一剖析,犹如一道强光,照亮了我一直不愿面对的真相。

我看到了自己文字的空洞与苍白,意识到自己在文学素养上的严重匮乏——经典着作的阅读积累如贫瘠的薄土,仅仅是蜻蜓点水般读过几本书,根本没有深入领略文学经典的精髓;写作技巧的掌握似零散的砖块,不成体系,东拼西凑;对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更像雾中花、水中月,模糊不清且流于表面,从未真正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脉搏与温度。

这些被遗憾无情揭示的短板,犹如一记记耳光,将我从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中唤醒,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脚下的道路。

于是,我不再沉浸于虚幻的幻想,而是将目光坚定地投向了那些曾经被我忽视的“垫脚石”

我痛定思痛,制定了详细而系统的阅读计划。

从古老的文学经典到现代的先锋佳作,我一本本地啃读,一字一句地品味、揣摩。

在那些经典名着中,我仿佛与伟大的作家们对话,感受他们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文笔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莎士比亚的戏剧让我领略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托尔斯泰的小说让我体会到社会的广阔与深沉;鲁迅的杂文让我看到了时代的脊梁与呐喊。

这些伟大的作品如涓涓细流,慢慢浸润我干涸的心田,丰厚我贫瘠的文学土壤。

我积极参加各类写作研习班和讲座,像海绵吸水一般汲取着专业的写作知识和技巧。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