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不严谨,还容易丢失及损坏。
在纸袋里拿出各种文件资料,先是查看购买人和所有人的是谁,确定是陈景后,廖军松了一口气。
倘若不是陈景,办不办就有待商议,刚才那些话,也得判断判断。
办公室外,蒙着层灰布的半阴天,太阳藏在云后头,连个影子都不肯露,只把光揉得淡淡的,洒在这座小县城的青砖灰瓦上。
县城的核心是十字街,十字口往南走两百步,就是县人民政府大院。
院墙是用老青砖砌的,砖缝里长着些枯黄的狗尾草,墙头拉着几道锈迹斑斑的铁丝网,风一吹,网丝碰着砖沿,出细细的嗡嗡声。
大门是两扇黑漆铁栅栏门,栏柱顶上焊着小小的红五星,漆皮掉了不少,露出底下的铁色,倒显得比新漆时更沉实。
门里头对着一条笔直的土路,路两旁栽着两排老杨树,叶子早黄透了。
风一刮就往下掉,铺在土路上,踩上去沙沙响,像碎了的金箔。
土路尽头是主楼,是座五十年代初盖的两层红砖楼,墙面上的红砖被岁月浸得暗。
窗户是木头框的,玻璃擦得亮,能看见里头挂着的白色窗帘,偶尔有穿灰布干部服的人从窗前走过,身影一晃就没了。
楼前有个不大的院子,中间立着个石头台子,台子上是尊毛主席的石膏像。
像前摆着两个铁皮做的花坛,里头的月季早谢了,只剩下几根干枯的枝桠,枝桠上还挂着没掉干净的残叶。
大院外头,十字街的路是用碎石子铺的,坑坑洼洼,一辆二八式自行车骑过去,车铃叮铃铃响,车轮子压着石子,出咯噔咯噔的动静。
街东头是县供销社,门面是青砖房,门楣上刷着「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白漆大字。
字有些斑驳,门口摆着两个木头货架子,上面放着几匹蓝布、几盒火柴,一个戴蓝布帽的售货员正靠在门框上,搓着手看街上的人。
街西头是个小饭馆,门脸更小,只有一扇木门,门框上挂着块掉漆的木牌,写着「大众食堂」。
饭馆门口的土路上,几个穿打补丁棉袄的孩子正追着一片杨树叶跑,笑声被风吹得散散的。
再往南走,就是县城的边缘了,路渐渐变成了土路,两旁是低矮的土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