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陷入一片寂静。
连陆诗文也微微蹙眉,显然在消化这前所未有的架构。
裴语迟的声音更轻了,却更具穿透力:“所以,希雅和孩子们不在名单上,并非因为怀疑,而是因为责任。
如果连设计者都完全沉浸其中,谁来守护那个‘人之所以为人’的边界?我们选择站在更高维的边缘,不是为了逃离风险,而是为了确保——无论数据如何奔涌,总有一双眼睛,始终注视着人心。”
这时,三岁的小慕雅忽然挣脱妈妈的手,踉跄着跑向数据柱。
光流在她靠近时自动放缓,温柔地在她周围形成一圈柔和的涟漪。
“爸爸,星星在跟我玩!”
她仰起脸,咯咯笑着。
裴语迟蹲下身,将女儿轻轻抱起。
光流缠绕在她的小手上,如萤火般闪烁。
“看,”
他轻声说,既是对女儿,也是对所有人,“这就是我们无法编码的部分——她看见的不是数据,是星星。”
希雅走上前,一手牵住儿子,一手轻抚丈夫的肩。
四维与三维在此刻交汇,而五维的镜头,正无声记录着这一切。
陆诗文缓缓放下手中的摄像机,眼中锐利未减,却多了一分沉思。
她没有再追问,只是低声说了一句:“这或许……是我见过最诚实的实验。”
数据柱中的光流,忽然泛起一圈金色的波纹。
……
下午两点,第一批居民开始陆续入住。
100个家庭,来自社会的各个角落,每一个都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他们将在这个智能社区里生活一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被记录下来,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机共存”
的真实纪录片。
在社区入口处,一对头花白的老夫妇正在努力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
“老张,这个怎么弄啊?”
退休教师李秀英皱着眉头,手里的手机在阳光下反光,她看不清屏幕上的内容。
张国华也是一筹莫展:“说明书上写着对准二维码,可这个码在哪儿啊?”
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您好,我是社区ai助手小未,我来帮助您。”
一个半透明的全息影像出现在他们面前,是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形象。
李秀英吓了一跳,差点把手机掉在地上:“哎呀,这是什么?”
“别怕,奶奶,这是ai助手,就像电脑里的小助手一样。”
小未耐心地解释,“我可以帮您办理入住手续,也可以教您使用各种智能设备。”
在小未的指导下,老两口终于成功入住。
看着自己在智能门锁前刷脸成功,张国华忍不住感叹:“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与此同时,在社区另一端的高档别墅区,程序员王磊正在兴奋地向妻子展示他们的新家。
“你看,这个系统我已经破解了一部分,可以自定义更多功能。”
王磊的眼睛闪闪光,手指在全息界面上飞快地操作,“我可以让ai管家学会做你最喜欢的川菜,还可以根据我们的作息时间自动调节室内环境。”
妻子苏雨有些担心:“这样改动系统,不会有问题吧?”
“放心,我知道分寸。”
王磊信心满满,“我们程序员最了解这些系统了。”
但他没有注意到,当他修改系统参数时,房间角落的摄像头红灯闪烁了几下,似乎在记录着什么。
在传统工艺区,木雕师傅陈老汉正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摆放工具。
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匠人坚持了一辈子的手工制作,对现代科技一向敬而远之。
“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