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像一枚被同时绑在两架战车上的齿轮,正被高地、反向地拉扯。
一架战车是在光鲜亮丽、不容有失的镜头前,另一架则是代表着未来、千头万绪的国家枫林智能媒体中心的筹备工作。
周一清晨,这种拉扯达到了顶峰。
他刚在录完早间新闻的舆情点评,脸上的直播妆还没卸,人已经缩在保姆车的后座,膝盖上摊着项目可行性报告初稿。
手机架在一旁,正进行着下一个线上会议。
“裴组长,关于高清沉浸式演播实验室的招标参数,几家供应商的方案差异很大,需要您尽快定个方向……”
屏幕里,筹备组的技术负责人语气急切。
裴语迟揉着眉心,快浏览着同时到邮箱里的三份pdf文件摘要,语平稳却不容置疑:“把a方案的硬件扩展性和c方案的软件兼容性做一个对比分析表,重点标注出它们与我们在建的渲染云平台接口的匹配度。
下午两点前给我,我三点钟有一个小时的空档可以决策。”
他刚切断这个通话,新闻部副主任的电话就顶了进来,语气火烧火燎:“小裴!
原定今晚《深度对话》的嘉宾,航班因天气取消,赶不及了!
临时找不到同等量级的学者,你看……”
裴语迟闭了闭眼。
这档深度访谈节目是他的招牌,嘉宾分量不足会直接影响节目质量和口碑。
他脑中飞闪过通讯录,几个名字在盘旋。
“联系社科院的李维民教授。
他刚出版的新书涉及这个话题,虽然知名度稍逊,但观点犀利,内容扎实。
我去年主持论坛时与他有过交流,这是他的私人号码。”
裴语迟报出一串数字,语气果断,“立刻让编导团队调整访谈提纲,重点切入他的新书观点,反而能做出新意。
提纲我过目,我半小时后到台里。”
车子正好停在筹建处的临时办公楼外。
他抓起平板和文件,大步流星地冲进电梯。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需要听完市场调研团队的汇报,并就中心的核心技术选型与专家小组进行闭门磋商。
会议紧张而高效。
裴语迟思维敏捷,总能快抓住分歧的核心,并引导团队做出最优取舍。
但当他正就一个关键的数据处理协议与专家争论时,手机再次震动。
是总编室周主任。
他心头一紧,知道若非急事,周主任不会直接打到他这个会议中的手机上。
他举手向专家们示意抱歉,快步走到会议室外的走廊。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