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1025章 离世之后(1 / 6)

    周胜离世后,周阳和周子轩带着对他的思念,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轧钢厂的发展中。周阳深知,父亲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这里,他必须将这份事业推向更高的高度,才对得起父亲的期望。

    周阳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前沿技术领域。他频繁穿梭于世界各地,与各国钢铁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推广中国的氢冶金技术和绿色钢铁生产标准。在一次与巴西钢铁企业的合作洽谈中,对方对中国的技术和标准心存疑虑,担心无法适应巴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矿石资源。

    周阳没有急于反驳,而是邀请巴西企业代表到轧钢厂实地考察。他们参观了原料预处理车间,周阳详细介绍道:“我们的‘钢铁大脑’系统能够根据不同产地矿石的成分,自动调整预处理工艺,确保在任何原料条件下,都能实现稳定、高效的生产。”在氢冶金车间,代表们亲眼目睹了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极低的碳排放,不禁连连称赞。这次考察后,双方顺利达成合作协议,巴西企业引进轧钢厂的氢冶金技术,进行绿色转型。

    与此同时,周子轩在厂里专注于推进“智慧钢铁生态”的建设。他带领团队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他们研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质量预测模型,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能够提前预测钢材的质量缺陷,在生产环节及时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在一次产品质量分析会上,周子轩展示了该模型的成果:“大家看,以往我们发现钢材质量问题,大多在成品检验阶段,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耽误了生产进度。现在,这个模型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一旦预测到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发出预警,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

    除了技术创新,周子轩还致力于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轧钢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柔性生产管理”理念。在传统生产模式下,生产线一旦确定产品类型,很难快速调整。而“柔性生产管理”模式,通过对设备、人员和生产流程的重新整合,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切换产品生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和竞争力。

    在“柔性生产管理”模式推行初期,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老员工担心无法适应新的生产节奏,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周子轩耐心地组织培训,亲自到车间为员工讲解新模式的优势和操作方法。他说:“大家不用担心,我们会逐步推进,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这种模式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还能减轻大家的工作负担。”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柔性生产管理”模式逐渐在厂里落地生根。一次,市场对某型号的特种钢材需求突然增加,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才能调整生产线。但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轧钢厂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生产线的切换,迅速满足了市场需求,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随着轧钢厂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不断创新,企业的声誉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钢铁协会邀请周阳担任副会长,负责推动全球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周阳在国际钢铁协会的会议上,积极倡导绿色钢铁生产理念,分享轧钢厂的成功经验,推动各国钢铁企业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