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四合院的故事,就像这冬天的雪,落下来时纷纷扬扬,化开来时滋滋润润,然后在春天里,悄悄长出新的希望。
而这样的日子,还长着呢。
腊月初八的清晨,四合院飘着淡淡的粥香。傻柱凌晨三点就起了床,在厨房的大铁锅里熬着腊八粥,红豆、绿豆、糯米、花生在沸水里翻滚,咕嘟咕嘟的声响裹着白汽漫出窗户,在结着冰花的玻璃上晕开一片水雾。
“傻柱,火再小点!”秦淮茹系着围裙进来,手里捧着包红枣,“去年熬糊了锅底,三大爷念叨了半年。”
“知道了!”傻柱用长柄勺搅着粥,额头上渗着细汗,“今年我盯着呢,保证稠稀正好,甜而不腻。对了,给张奶奶留的那碗得多放糖,她就爱这口。”
院门口传来三轮车的叮当声,许大茂驮着箱智能保温杯进来,车把上挂着串冻梨。“周叔让我送的,”他跳下车呵着白气,“说给大伙盛腊八粥用,保准两小时不凉。”
三大爷踩着梯子,正往门框上贴“福”字,红纸在寒风里哗啦作响。“大茂,你那杯子借我用用,”他扭头喊,“我那搪瓷缸子漏了,盛粥总洒一身。”
“拿去!”许大茂扔过去一个天蓝色的杯子,“周叔说这叫‘岁岁平安杯’,喝了能保来年顺顺当当。”
二大爷提着鸟笼从外面遛弯回来,鸟笼上挂着的智能温度计显示“-5℃,适宜喝热粥”。“哟,熬腊八粥呢?”他把鸟笼往葡萄架上一挂,“我昨儿特意买了斤栗子,放进去更香甜。”
槐花背着书包从屋里跑出来,辫子上系着红绒球,手里攥着张红纸:“傻柱叔叔,我剪了窗花,贴厨房窗户上吧!”红纸上剪着个胖娃娃抱鲤鱼,边角还粘着金粉,在晨光里闪闪发亮。
“好看!”傻柱接过窗花,小心翼翼地往玻璃上贴,“咱槐花这手艺,比胡同口剪窗花的老李头还强。”
周阳踩着薄冰进来时,正见院里的老街坊们围着灶台排队,手里都捧着许大茂送的保温杯。张奶奶拄着拐杖排在第一个,颤巍巍地说:“每年就盼着这口粥,喝了心里踏实。”
“张奶奶您先盛,”傻柱给她舀了满满一杯,上面堆着红枣、莲子、栗子,“您慢走,地上滑。”
三大爷捧着保温杯,边喝边算账:“这粥成本不低啊,一斤糯米五块,红豆八块,再加上栗子、花生……傻柱,你这得赔本吧?”
“赔本也乐意!”傻柱笑得见牙不见眼,“院里老少爷们喝高兴了,比啥都强。”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视频:“我发个朋友圈,让我那外地同学瞧瞧,咱四合院的腊八多热闹。”视频里,冒着热气的粥锅旁,二大爷正逗着画眉鸟,三大爷对着保温杯哈气,槐花举着窗花转圈,像幅会动的年画。
周阳接过傻柱递来的粥,温热的杯子焐得手心发烫。粥里的糯米软糯,栗子香甜,喝一口暖到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