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一十二年,
皇帝在经历了些许的铺垫后,开始推广格物之学。
世人对此很是惊讶,靠解读经典获得富贵的经学家们,蠢蠢欲动的想要说些反对的话。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
格物之学只是“技”,而他们所学所知的乃是“道”,二者之间,并没有额外的矛盾与冲突。
但这这件事情,到底是跟学问有关,跟话语权有关的。
先前的天子利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将释经权收为朝廷所有,本就让天下的儒生们感到不满。
如今天子要在这样的基础上,从上而下,由“道”至“技”的展开新的改变,不免让经学家们担心起自己的未来。
所以他们想要杠上一杠,试探下皇帝的态度。
万一还能把释经权撕扯下来一点,重新化为自家的特权呢?
可惜,
这样的波澜还没来得及掀起,让漂浮于水面上的船只生出几分荡漾,皇帝的新命令便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
在前脚宣布,要给太学生们增添几本格物之书后,
皇帝又下旨,要按照地方人口来确定举孝廉的数量。
在此之前,
大汉举孝廉多以郡国为基本,令当地长官各自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