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正色道:“还请上官侍郎将此事暂且搁置,待本官回去御史台之后详细调查,排除私相授受之后,再行论断。”
若是没有这一句“张氏与卢氏乃老亲”,他或许还能装糊涂,可此句一出,势必要给一个交待,否则他这个御史大夫岂不是尸位素餐?
上官仪自无异议,提笔就想在张子胄的名字之下做出标注。
一直神情恹恹的李孝恭却不以为然,提醒道:“御史大夫过于苛责了吧?此番选官,严禁私相授受、背后运作,可张子胄之选官乃工部正式行文来函,且阎立本已经道明情况,是工部择选张子胄,属于正规范畴。调查张子胄可以,这是御史台的职权范围,本王不置可否,但张子胄之选官不能搁置。”
选官之时不能私相授受,却没说不能由某一衙门来函要人,且明确给出理由。
若御史台怀疑哪个就将哪个的选官搁置,吏部还如何办公?
杜正仪也道:“御史台自有肃正纲纪之职责,但吏部也自有办事之流程,若事事皆迁就御史台,则吏部威严何存?既然并无明确之证据表明张子胄选官一事有违法纪,吏部便继续走流程,若御史大夫怀疑其中有违规之处,大可自行审查。”
工部的行文说得明明白白,此乃工部衙堂之行为,与私人无干,岂能任由御史台干涉?
刘祥道倒是巴不得如此,面上却既是为难、又是恼火:“既是吏部执意如此,那本官回去御史台之后再行审查。”
此事揭过,选官继续。
绝大部分新科进士都无仕途之经验,所以无论官职高低,皆不可授予主官。而且似中书舍人、工部主事这等官职,实属特事特办,其余进士之选官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