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初入“琉璃”(2 / 4)

p;线上的攻击只是明枪,线下的暗箭则更为凶险。

    一天下午,一位衣着时髦、言辞犀利的女士前来咨询高端抗衰项目。安安负责接待。对方问题极多,且异常专业,细致到仪器的厂家编号、核心技术的专利证书号、产品的批次和报关单细节。安安依循培训所学,耐心解答,但对方的态度始终带着一种审问和质疑的意味,并用手机悄悄录音,在被安安礼貌制止后,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声称工作室“心里有鬼才怕录音”,最后摔门而去,留下委屈得眼圈发红的安安。

    没过几天,又一位“客户”在享受护理时,看似无意地不断套话。“你们老板真厉害,这些技术是跟韩国哪个机构学的啊?”“你们产品的进货渠道能保证吗?有没有可能被中间商掉包啊?”“听说最近好多工作室都偷偷用‘水货’,成本能降一半呢,你们肯定不用的吧?”问题刁钻,句句埋坑。幸好小悠牢记蓝溪“只做事,不多言”的沟通原则,全程保持礼貌而克制的微笑,用标准话术应对,让对方一无所获。

    这些异常情况被汇总到蓝溪这里。她立刻意识到,这绝非普通顾客,而是有备而来的“商业间谍”,目的或是窃取核心情报,或是故意制造事端,收集所谓“黑料”。

    愤怒过后,深深的寒意袭来。她意识到,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围攻。对手躲在暗处,手段卑劣且层出不穷。她感到一种独木难支的无助。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她擅长的是在无菌室里创造美好,而非在舆论的泥沼中与人搏杀。

    在那个几乎被负面情绪淹没的夜晚,蓝溪拨通了张涛的电话。此时的他,已结束海外任期,回国进入公安系统,经手了不少经济案件,对商业环境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她没有哭诉,只是尽量平静地陈述了发生的事情,但声音里的疲惫与颤抖无法掩饰。

    张涛静静地听完,没有立刻安慰,而是冷静地抛出了几个问题:“他们的行为,哪些构成了法律意义上的诽谤或商业诋毁?证据链是否完整?直接起诉的成本(时间、金钱、精力)与潜在收益如何?你的核心客户群,最相信的是什么?”

    他的声音像一块冷静的岩石,稳住了蓝溪即将随波逐流的心船。“蓝溪,”他继续说,“愤怒是他们的目的,而不是你的武器。一旦你情绪失控,在公开场合失态或者说错话,就正中了他们下怀。你要做的,不是跳进泥潭和他们打滚,而是站在岸上,用他们最害怕的东西来回应。”

    “他们最怕什么?”

    “怕事实,怕透明,怕你纹丝不动的专业和冷静。”张涛语气笃定,“法律是最后的防线,但它过程漫长。现阶段,你最有力的武器,是你自己过去坚持的一切。用绝对的真实,对抗相对的虚假。”

    那一夜,蓝溪彻夜未眠。但不再是焦虑地翻滚,而是握着张涛提供的思路,如同握着一份战略图,开始冷静地规划反击路线。她回顾了自己创业的初心——“专业”与“诚信”。此刻,这两条生命线,不仅是日常经营的准则,更是应对危机的基石。

    蓝溪做出了几个关键决策:

 &n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