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这条国道,来往的车辆非常多,陈蘩坐在饭店的小马扎上,看着外面川流不息的车流,问老板娘:“姐姐,这条路上的车子一直都这么多吗?”
被陈蘩一个小姑娘喊姐姐,老板娘很高兴:“哎哟,我都三十好几了,你得喊我阿姨才是。”
陈蘩笑着摇头:“姐姐可不像是三十多的人呢,看着最多就是三十岁。”
已经过了早饭的点,饭店里也不是很忙,老板娘跟陈蘩笑着闲聊几句,这才说道:“这条国道车辆很多,不仅是拉货的,还有很多去省城的,也有省城那边过来去南边几个区县的,我们这里的山风景不错,很多人喜欢来这里游玩。”
陈蘩点头:“山确实不错,风景都很好,后面这路要加宽一下,那边的山里再弄点吸引人的景点,估计来往的人更多。”
老板娘笑的哈哈的:“小妹妹真是会说话,那就借你吉言啊,这里来玩的人多了,我们这里的买卖就更红火,自家生意好做了,孩子也就不用背井离乡的去外地打工。”
陈蘩就问:“孩子没有继续读书吗?”
老板娘先是叹了口气,然后才说:“我们这里其实也是山区,好的老师都不愿意来这里教学,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行,我们家老大读完了初中,没考上高中,去找个中专上了,也不好找工作,都是进厂去打工,我们两口子就商量,使劲挣钱,争取去城里买个房子,把小儿子的户口给迁过去,老大没培养出来,还得使使劲,把老小培养一下。”
这是一个知道读书很重要的家长,陈蘩就说:“城里跟下面的教学质量是有很大的差距,不过我听说现在很多地方开始搞送教育下乡。”
老板娘嗐了一声:“那城里的老师来了又不是一直在咱这里教学,咱也不指望带个一年半载的就能把孩子的成绩给带出来,我家老大说了,现在在城里买个房子,就能把户口迁过去,我们也去城里看过,买个面积小一些的两居室,够孩子在那边住着读书就好。”
陈蘩就对老板娘竖大拇指:“姐姐,你是个很有远见的人,有你这样目光长远的长辈带着,你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发展的很好。”
陈蘩是个很善于跟家庭妇女聊天的人,这其实也是因为她从小成长的环境的影响,被三婶子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