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可在利益算计前,仍是将“得失”二字放于首位。
如今缨娘是去不得京都城了,不如就照孙氏所说,让云娘替戴缨赴京,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
戴缨伏于窗台,算着日子,从她被软禁起,已过了五日,这期间,她从下人口中听说了,那位小衙内是个什么样的货色。
陆铭章的车驾应该准备返程了罢,临行前,他告诉她,不会在青城待太久,若她回京,便去青城寻他,若是不去……行程不会等人。
他不会等她,这会儿想是已经动身了……
……
青城府衙后宅,敞厅……
一身着青色官袍的男子,看上去五十来岁,深锁眉头,嘴唇抿成一条直线,哼叹着。
这青色官袍男人正是青城县令。
“那边还没消息?”
书吏从旁回道:“回大人的话,没有。”
青城县令来回走了两步,像是脚下撩了火星,斥责道:“你们怎么探得消息!”
书吏忙躬身道:“下官让人探问过,陆相那边确实原定前两日返程,这也不知怎么回事,过了时候,却没有一点回京的迹象。”
这下叫青城县令更是头大。
陆铭章来青城,说是为着探访勋贵旧臣,结果就头两日赴了一位致仕老臣的席面,再之后,轮到他们这些地方官员设宴接待时,他便婉言相拒,只在行馆坐卧。
这还不算,青城大小官员还得将卷书奉上,供其查验。
这哪里是来探访旧臣,分明是借着慰问之由,行巡查之实。
关键是当官之人经不住查,他们如今天天就盼着这座大佛什么时候归位。
否则天天如此提心吊胆,工作上的问题没被查验出来,自己先把自己吓死。
正想着,下人来传,平谷的吴县令前来拜见,已在厅上等候。
青城县令眉头锁得更紧,这平谷县令不是个好人,先时听说陆相来青城,急得跟见他亲娘似的,带着平谷一众大小官员跑了来。
预要在陆相面前趋奉,如今待在青城也不离去,成日守望着,盼见陆相一面。
青城县令往前走去,走到前院的厅堂前,一改愁容,焕上笑来,向前一揖:“我当吴大人已回了平谷,想不到仍在青城。”
吴县令回礼道:“陆相来了青城,老哥哥好歹引荐引荐,怎么总是不得见,莫不是怕弟弟沾了这份荣光。”
青城县令暗骂,是我不引见么?我自己都见不着!
“吴大人哪里的话,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