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话。
然而不及她多想,戴缨从衣袖掏出一张纸页:“缨娘已拟好解契文书,字意明了,本打算过几日呈与姑母,今日谈及此事,便拿出,众位长辈也可做个见证。”
戴缨一面说一面将文书呈于陆老夫人。
陆老夫人接过,看去,上面写着:
立解婚书,谢、戴两家缘于旧时缔结婚约,然,今时移,事易,两家商议,愿解姻盟,自退婚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此系两家情愿,并无逼勒、财物纠葛等情,恐后无凭,立此书约为照。
立书人那里空出几个字的位置,后面落着“戴缨”二字,显然是早已备好的。
陆老夫人看了戴缨一眼,将解契文书递给身侧的周嬷嬷,周嬷嬷转递给戴万如。
戴万如拿纸的手抖了两抖,强行压下怒火。好!好!好!她这是被摆了一道又一摆啊!
解契文书拿到谢容面前时,他的一双眼几欲把纸洞穿,最终在谢山的催逼下,签了名,押了手印。
这纸文书再次转递到戴缨手里时,她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陆婉儿欢喜不已,可能这屋里除了戴缨以外,她算是最高兴的那个。
陆老夫人是个重礼教之人,戴缨谦容退让的态度,让她很满意,在她看来,大衍朝虽没有明文规定,但官商通婚并非一件好事。
戴缨不仅在陆老夫人心里落了一个割恩全义的好印象,还让她生了怜惜之意,是个好孩子,只是出身差了些。
就这么,在接下来的闲谈中,陆老夫人出于怜惜,一直握着戴缨的手,反把陆家一众小辈撇到一边。
这时,有丫鬟进来向老夫人身侧的周嬷嬷递话,周嬷嬷听罢又传知于陆老夫人。
因戴缨离得近,把话悉数听到耳中。
“那边散了,阿郎问老夫人是再坐会儿,还是回?”
陆老夫人往外探看一眼,说道:“难为谢大人和谢小郎君在外候等,引去见一见罢。”
周嬷嬷应下,往下安排。
陆老夫人又让陆婉儿等小辈不必陪在跟前,自去玩闹。
陆婉儿等小辈行过退礼,出了禅房。
戴缨也在其中,出了禅房后这些金贵的小娘子们,或独个儿,或结对,带着丫鬟们往周围散去。
有的登阶后山,有的往寺前闲逛,戴缨得了解除婚约的文书,心绪明朗,打算一会儿回谢府便收拾行当,巴不得立刻回平谷老家。
待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