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工资汇总数,一下子比十一月少了三十多万。这数掉得太猛,一下子就露了馅。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突然来了个急刹车,不脱轨不翻车那才怪呢。
林秋水后来和厂领导一块复盘时,心有余悸地说,要是杜胖子那个十二月照常作弊,等到明年一月再停,这事恐怕就永远石沉大海了。
因为什么?那时厂里各部门只对当年的账,从来不看往年的。内控制度?约束机制?都是说得好听,看着好看,看起来环环相扣,一环套一环,可是,实际上却是支离破碎、漏洞百出。
林秋水和厂里那些核算员、劳资员、统计员为查清这事,没日没夜地忙了七八天。元旦、周末全搭进去,终于一点点把情况捋清楚了,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2000年之前,厂里发工资的流程,表面上严丝合缝:车间把工资发放明细表交给劳资处,劳资处审核后,再把明细表返回车间。劳资处把全厂各部门车间的工资表汇总后,转给计算机中心。计算机中心把明细数据录入计算机,生成电子工资明细表和汇总表,计算机中心把明细表交给劳资处和各部门车间,把工资汇总表交给劳资处和财务处,财务按工资汇总表数拨付银行。
实际操作中,计算机中心拿到劳资处转来的工资表后,杜胖子会做两张电子工资明细表和汇总表。汇总表一张按实际数填制,交给劳资处存底;另一张是作弊过的,交给财务处作为拨款依据和做账凭证;工资明细表也是两张,真实数据的交给车间留存,涉及开除及调走人员所在部门的工资明细表需要作假,但这张假表交给财务留存入账。这里加一句,财务不看工资明细表,只看计算机中心给的工资汇总表。银行拿到的明细表用于给表中名单按数拨款。
这样一来,计算机中心一手握真,一手握假。谁来核对,就拿出相对应的哪张表,轻松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