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姹紫嫣红上(1 / 2)

经过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抵达了令人谈之色变的三不管地带“死之黑狱”

,即人们常说的“流氓天堂”

一路走来,因是急行军,大家都未能好好休息,所以一到目的地,那个领头人便带领我们找了一家上等客栈住下。

半夜时分,趁众人皆已入睡,我结跏趺坐,双手结成独钻印,结合天地灵力,进入降三世三昧耶会之境。

口颂《金刚萨心咒》,进入金刚持的境界,都摄六根,令净念相继。

佛家念佛时,需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

这句圣号,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牢牢抓住,使其安定不动,如此方能安然入定。

我们的六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其中意根犹如顽猴,习性难改,躁动不安。

想要让它安静下来,不起妄念,实非易事。

然而,若不将其摄住使之安定,便无法入定,无法开启智慧,更难以成就佛道。

在这六根之中,尤以意根和耳根最难摄持。

若要摄持六根,可采取相应方法。

眼睛闭上,不看外物,便可摄住眼根;口持咒语,便可摄住舌根;鼻子不闻异味,便可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界环境,便可摄住身根。

然而,人的耳朵极为灵敏,即便声音来自极远之处,也能清晰听闻,甚至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亦能捕捉到,故而外界的噪音极易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至于意根,想要摄持它则更为困难。

即便不想让它产生意念,念头仍会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涌现。

这是为何呢?这是历经多生历劫所形成的习气,它早已习惯了不断运作,若不活动便难以自持。

在佛经中,这种现象被称作“作意”

,也是法相宗所提及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中的第一个心所。

它存在于八识之中,时刻都在蠢蠢欲动,宛如潺潺流水,永不停歇,因此被称为“流注生灭”

这种状态极为细微,只是我们平日里难以察觉罢了。

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做到心空。

修行的目的在于跳出三界、脱五行,所以必须放下一切,方能踏上入道之途。

相比出家人,在家人多了一重阻碍,由于有家庭的牵绊,烦恼也随之增多,一件事尚未解决,另一件事又接踵而至,事务繁杂得令人应接不暇!

打坐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放下一切,内心需保持清明。

一旦念头浮现,要即刻察觉,但不必理会,也不要心生厌恶或强行压制。

毕竟,厌恶本身便是一种妄心,强行压制亦不可取,因为压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念头。

就如同用石头压草,石头移开后,草依旧会生长。

这种方式不可行,即便将草压死,人也会变得如土木金石般死板,失去灵动性,无法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应当采用灵活的转化之法,而非一味地压制。

当念头出现时,只需不予理会,提起咒语,妄念自然会随之消解。

在打坐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现象,诸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像,或是丑恶的魔相,都不要去理睬。

有相之物皆为虚幻,一旦着相,便容易着魔。

此外,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时,身体会生一些变化,例如感觉身体消失、手脚和头部消失等,都无需理会。

即便出现气要断了、头要爆炸的感觉,也不必惊慌恐惧,这是身心即将脱落的前奏。

一旦害怕、警觉,便会前功尽弃,从而出定。

等到修行火候到时,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爆炸,此时内至身心、外至世界都会一同销殒,虚空也会粉碎,本性便会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