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忠义之士何其多(3 / 4)

 作为地方缙绅的代表,天然的和流官赵汝鉴是“对立”的状态,那么张巡派人去盯着州衙门非常合理。甚至大概率不是张巡一个派人去盯着,其他缙绅在城内肯定也有眼线。

    朝廷有什么政令啊,或者有什么摊派啊,都需要通过常州的衙门来中转,来传递。盯着衙门和赵汝鉴,就足够了。

    毕竟不是人人在杭州都有关系的嘛。

    至于乡党们?张巡扯了一张纸过来,在右上角写了个忠。然后第一个就写下了本贯四川潼川,现贯浙西宜兴,福建泉州司理姚訔的名字。

    投降之后,先把他全家抓来。反正他父母都已去世,兄长也身故了。把他和他老婆孩子都捆来,就算完事。

    之后是陈炤,包圭,胡应炎……

    怎么办?

    张巡骤然发现,忠义之士实在太多,一张纸上居然列不完。

    况且这还仅仅是武进、晋陵左右两县的义士,若是再把宜兴、无锡和江阴的都带上,张巡得有三五千人,密密的撒开,才有可能打破这些人的家门,把他们本人和家属全部都捆到城内来拘禁。

    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常州本郡的士民,都是忠义之士。

    这可如何是好?

    再者这个是进士,那个也是进士,常州是天下第一的文教盛地,两宋最巅峰时,常州一榜可以出五十多个进士。

    固然这和两宋每榜都录取三百人有关,但是一郡学生,录取率占到全国六分之一强,也是亘古未见的。

    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