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的财富等等一共嫁给新丈夫,再也没有所有权与支配权了。
继承的问题是导致家庭内部的矛盾和资源争夺。
如此情况下,后娶的这位愿意当妾吗?他的儿子愿意将自己父亲辛苦所得交给继父然后给继父的儿子继承吗?
所以,只要朝廷废除收继婚制度,将其中的区别讲清楚,他愿意娶对方还不愿意嫁呢,这是人性的问题。
所以,你担心的这点可能会发生,但数量绝对不会多的,影响不了什么大局。”
听着朱童蒙的解释,众将齐齐松了口气,这其中的差别若不是朱童蒙讲述他们还真不是太清楚。
收继婚制度除了照顾孤寡之外,还要承担繁衍人口的重任,如果废除了,那么卫拉特人口就没办法快速增加。
单靠那未战死的六万成年男性的家庭和一成的老年男性,人口怎么可能增加?
“第二步,征召牧民修城、修路,消耗他们的意志,同时也是对他们的惩罚,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战败方,是大明的俘虏,大明对他们有绝对的处置权,包括直接处死,要给他们十足的压迫。
第三步,开垦农田后,不是直接交给牧民,而是让他们当佃农,朝廷就是最大的地主,给他们报酬,但也仅仅维持在温饱线上,苦不堪言。”
嗯?
众将有些懵,实在是朱童蒙的这两部让他们满是费解之色。
因为这两部都与朝廷对东西蒙古、中南半岛的政令是完全相反。
“欲扬先抑!”
洪承畴轻轻一句给出了答案,而后继续道:“朱总兵的意思是我们先是对牧民苛刻一些,毕竟这是灭国之战,仇恨极大,
等时机成熟之后我们再宣布给报酬、表现好的给耕地等等,不说让他们感恩戴德,至少能极大的对冲仇恨,
将仇恨给变淡,如此在今后的管理中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大将军英明!”
朱童蒙拱了拱手:“这么做除了对冲仇恨外还有几大好处,一是消磨他们的意志和体力,免得搞事情,二是省了一大笔修城修路的费用,
三是对他们的束缚,以后城池、官道在规定时间内坏了,那就是他们的责任,轻则军棍,重则处死。
但在做这些之前,我们要告诉所有牧民,他们先祖犯下的种种罪行,以及这次的战争是他们主动挑起的,我们是反击不是入侵,这是本质上的区别。
占据大义,才能实施各种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