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左右,这就需要五万人左右,加上后勤保证、补种等等,少则六七万人,多则十万人。”
工部尚书范景文说到这里,沉思了几息:“而这些护林民夫的家眷则是就近组建一些集体工坊,为以后经济性树木的维护、采摘、加工等做准备。
按照这么算,就只需要一半的人需要安排房屋和耕地了,只有这些的话压力就小了一些。
我们用时间换取空间,只要农业研究院那边研究出了高产的种子或者种植方法,亩均两石提升到两石半、三石的时候,人均五亩耕地就可以降到四亩、甚至三亩。
到那个时候,我们将会有大量的耕地富余,也会有大量的耕地退耕还林。
高产的粮食加上商事发展的一些手工业发展,日子绝对比之前要舒服的多。
至于缺口的千万石粮食,也倒不是什么大问题,退耕还林的这个想法即便是想开展也得等大灾之后再说或者说得等大灾之后才能全面开展。
到那个时候,一个县也就是多供应几千石粮食而已,米价也涨不上去的。
诸位以为这个方案如何?”
群臣先是一怔,随即满脸的思索之色,而后众人小声的讨论了起来。
好一会儿之后,议论之声才慢慢结束。
“陛下,臣以为范尚书此法可行!”
“对,虽然是建立在农业研究院的基础之上的,但我们还有垦荒这么一条保底的后路!”
“臣也认可范尚书的想法,枸杞和桑葚种下去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