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133章 三年的学习内容(2 / 5)

p; 这话让底下一些摩拳擦掌准备记笔记的学子愣了一下。

    周教谕仿佛没看到众人的疑惑,继续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开始具体的课业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未来三年,你们在岳麓书院,究竟要学什么,为何而学,以及……如何学。”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众人,语气加重了几分:

    “你们能坐在这里,目标应当都是一致的——三年后的乡试,搏一个举人功名。

    或许你们之中,有人来自地方官学,有人出自私塾名师,甚至有人已然粗读过部分注疏,略通经义。

    但这都不妨碍我今天,再将岳麓书院为你们规划的路径,清晰地再说一次。”

    “秀才功名,考的是根基,是记诵,是规矩。院试重《四书》,兼及《五经》基础,要求你们熟读背诵,能解大意,做出的八股文章格式合乎规范,写出策论条理清晰。好比匠人学徒,先认全工具,学会基本手法。”

    周教谕语速平稳,却字字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而举人功名,选拔的乃是真正具备治国潜力的英才!乡试之难,远非院试可比。其要求,乃是对经典的深度理解、融会贯通,乃至引经据典,关切时务,解决实际问题!”

    他拿起案头最上面一本厚得惊人的书册——那是《四书注疏》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首要的,便是手中这些。”他拍了拍那摞书卷,

    “书院为你们备下的《四书章句集注》及核心注疏。其字数,《大学》注疏约五千字,《中庸》注疏约一万两千字,《论语》注疏约六万字,《孟子》注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