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对本土那个法共也是共的党派满是怀疑。
就在法国出现对议会制分歧的同时,意大利的战后第一次地方选举也已经开始。
这一场地方选举也被认为是意大利未来的风向标,涵盖全国四十三个省份中的两千四百个市镇展开,意大利美军出动监督选举结果。
意大利社会党和意共和法国的社会党和法共一样,组成了左翼联盟共同应对大选,两党的对手是和法国人民共和运动处在同一个生态位的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
欧洲两个最大的亲苏党派所在的国家,在前后几个月时间内的演变如此类似。
很快选举揭晓,意大利社会党和意共联手拿到了百分之五十的选票,他们尤其在被称为“红色三角区”的艾米利亚-罗马涅、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大区,以及都灵、米兰、热那亚等工业重镇获得了绝对优势。
例如:在博洛尼亚,左翼联盟获得了约百分之六十的选票;在佛罗伦萨,意共成为第一大党。
法国和意大利在战后时间相似的两次选举当中,左翼联盟都通过了拿到百分之五十的选票取得了胜利。
如果说第一次在法国,美国还可以认为是轻敌,那么在这一次左翼联盟在意大利的胜利,已经清楚的告诉美国,西欧国家的左翼力量超过美国的想象。
虽然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的实力比法国的人民共和运动强,但也只拿到了百分之三十五的选票,远远落后于对手。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在真正的议会选举到来之前,意大利会成为一个左翼党派领导的共和国,和法国一样会脱离了美国的设想,成为苏联在西欧的政治盟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