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凯此刻在厌恶自己,在生自己的气。
南祝仁的思路却好似一下子被打通了,脑海中的诸多念头好似变成了电流,彼此碰撞不断迸发出火花。
整个人有了一股豁然开朗之感。
他明白了。
为什么徐鹏程的情况看起来比李铭辰严重,但结果反而是李铭辰受到的影响更大。
现在也能够说得通了。
一个猜测在南祝仁的心里慢慢成型。
再看向林俊凯,南祝仁的眼神不由地柔和了下来。
他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俊凯,这个‘必须’的标准,是谁跟你们说的?”
南祝仁换了一个更加亲切的、乃至于慈祥的称呼。
以老师的身份叫出这种称呼,是完全没问题的。
同时,南祝仁对于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但他依旧选择了用开放式的问题,用“是谁?”这样的问题,希望让林俊凯说出一个名字来。
而不是用“是不是XX老师”这样的封闭式提问,让林俊凯回答“对”或者“不对”。
毕竟后一种问法,多少有一些诱导的嫌疑。
而且此时的林俊凯的状态,在南祝仁的眼中也是一个受到过心理学意义上伤害的学生了。让林俊凯亲口吐出那个名字,某种意义上也有疗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