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还是攻击性强一点的话语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啊。
终于让这些学生脱离了一点“安静”的氛围了,不容易。
南祝仁也笑了笑,解释道:“我这句话不是在骂人,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我也不是在说诈骗团伙罪大恶极、良心丧尽、令人发指,根本没有做人的资格——虽然他们确实是这样。”
学生里面开始有笑声响起来了。
南祝仁没有过多解释,而是转身开始播放PPT。
今天他没有采用上次那样的逐字稿形式,因为今天不再是像上次那样需要通过逐字解析,来探究诈骗犯一步一步让受害者踏入陷阱的话术。
也不用分析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更何况上次选用那样的形式,更多地还是想要借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今天南祝仁选用的案例,哪怕是简单呈现也足够抓住眼球。
“在接下来呈现的案例材料中,我选用了化名,受害人为‘D女士’。”
说着,南祝仁按下激光笔——
【2017年6月,D女士于网购时被伪装成犯罪分子的网购客服联系,该犯罪分子声称最新的商品遭到了D女士差评。在经过协商之后,犯罪分子伪装的客服声称愿意“保货赔偿”,在不需要退货的情况下将购买商品的钱款全额返还……】
一些学生看到这里,刚刚提起来一点的精神重新落了下去。
网购诈骗、刷单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