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异议随时可以申诉。”
他举了个例子:“去年电磁炮团队内部搞竞争,老专家李教授和年轻的王博士各带一队,最后王博士的方案在能耗控制上更优,我们就用了他的方案,但也给李教授的团队发了‘创新鼓励奖’,因为他们的结构设计很有启发性。最后两个团队合并,李教授心甘情愿当顾问,王博士当项目负责人,合作得非常好。”
“那要是有人跟不上进度呢?”张副总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锐利。
“能者上,庸者下,不行者淘汰。”吴浩的回答很直接,“我们每年有末位淘汰制,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的,会调岗培训,还不行就只能辞退。但我们给的补偿很到位,N+3的薪资,还帮忙推荐工作。去年有个研究员因为身体原因跟不上项目节奏,我们帮他联系了安西的高校当老师,现在过得也很好。”
周院士点了点头,又问:“你们的科研人员,有多大的自主权?”
“几乎是‘我的实验室我做主’。”吴浩笑着说,“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采购设备、组建团队、安排进度,全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我们有个生物实验室的主任,为了研究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带着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住了半年,期间没向总部要过一分钱额外经费,全靠自己申请的科研基金。回来后,我们不仅给他记了大功,还把他的事迹拍成了纪录片,在基地循环播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四千二百一十二章人才是培养出来的(第2/2页)
他补充道:“我们还鼓励‘跨界创新’,机械专业的可以去生物实验室帮忙设计设备,材料专业的能参与无人机项目,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跨部门组队。去年那套磁流变减震技术,就是电磁炮团队和汽车实验室的人一起搞出来的,现在已经用到了军用越野车上。”
餐桌上的谈话渐渐深入,有人问起薪资体系,吴浩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