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修改版】
戈壁的风在四月仍带着刺骨的寒意,卷着沙砾扑在西北研发基地新搭建的追思会场帐篷上。白色的挽联在防风绳上簌簌作响,每幅挽联下方都贴着一张员工照片????他们是三个月前火箭发动机测试场爆炸事故中遇难的七名技
术人员,赵工的扳手还挂在更衣室的挂钩上,陈小雨桌上的多肉植物仍在顽强生长,而他们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烈焰升腾的瞬间。
吴浩站在临时搭建的祭台前,黑色西装外套被风沙吹得猎猎作响。他面前的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遇难者的工作影像:赵工戴着安全帽调试传感器,陈小雨蹲在发动机旁记录数据,老郑举着扳手给新员工讲解结构。影像的背景
音是测试场的轰鸣声,如今听来却像无声的哀鸣。
“今天,我们以科技工作者的名义,送别七位用生命托举航天梦想的战友。”吴浩的声音透过防风扩音器传出,带着金属般的质感,“火箭发动机的每一次点火,都伴随着风险。他们明知风险,却依然选择站在最前线??因为
他们相信,每一次数据积累,都在拉近人类与星辰的距离。”
家属区前排,赵工的妻子紧紧抱着年幼的女儿,孩子手里攥着爸爸临走前送的宇航员玩偶。吴浩的目光扫过她红肿的眼眶,想起赵工曾在技术研讨会上拍着桌子争论:“推力曲线必须再优化0.5个百分点,否则载人登月时燃料
消耗会超出预算!”此刻,那个为0.5个百分点较真的男人,化作了祭台上一沉默的白菊。
张野带着质子小队队员站在会场后排,战术背心上的焦痕已被仔细缝补,但左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