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这些人脸上的古怪面具,以及身披的各色彩衣与兽皮衣后,杨逍的第一反应也是一样,这好像是场傩戏。
傩戏被称之为“百戏之宗”,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大典,民间又称“鬼戏”,“摊堂戏”,“端公戏”,“地戏”,“阴人戏”,“变人戏”等等,是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降魔逐祟的礼仪祀典。
古时有三大祭祀,分别为腊祭,雩祭,与傩祭,其中傩祭是三大祀中影响最大,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
傩戏的表演者古称巫,祭师,被视为沟通鬼神与常人的通灵者,表演时装扮上各种服饰面具,模仿与扮演神鬼的动作形象,借神鬼之名以驱鬼逐疫,祈福求愿。
而纳兰朔之言更是一语中的,驱傩有大傩仪,小傩仪之分,大傩仪主要盛行于宫中,据古书所言,大傩,意在“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除疫,谓之驱逐是也。”
此刻呈现在他们的面前的,正是宫中盛行的大傩仪,动辄百人以上,皆佩面具,身着异服,手中武器各异,甚至有铁索与重锤,场面阴森奇诡。
院中悬挂着许多盏红色灯笼,形状大小皆有不同,灯笼上不见了寿字,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剪纸,剪纸呈人形,动作古怪,各有不同,而且无一例外被染成了青色。
在灯笼中火苗的映衬下,一道道姿势扭曲的影子被投射到地上墙上,伴随着火光跳动,那些影子好似活了过来,给人一种群魔乱舞的感觉,与仪式中一个个僵硬站立的人对比明显,更是为这场即将拉开序幕的驱傩仪式平添了一抹不祥的气息。
吴管事从怀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黄纸,与昨夜给项风尘那张有七八分相似,上面用拙劣的笔触画着一张草图,标记了他们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