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阳谋 质子(4 / 10)

  若嫡长子贤明,那问题不大。可要是嫡长子昏聩,那麻烦就大了,国家衰亡,只在旦夕。

    “这就是大王召集贤德之士的目的。大王欲建一书院,以这些贤德之士为老师,然后命所有诸侯的嫡长子,全都过来学习。”

    “嫡子无能,无非是教育的问题,既如此,那便把最好的老师全都集中在一起,共同教导他们。”

    “如此一来,便是顽石也能开悟,何况是诸侯的子嗣。”

    “而且,此举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加深大王与诸侯间的关系。”

    “大王居中,诸侯分居四方,短时间内还好。可时间一长,大王与诸侯的后人常年不接触,关系难免变得生疏。”

    “而让他们幼时与王子同在朝歌学习,有这份同窗之情在,还用担心他们日后离心离德吗?”

    敖丙笑着说出了,盛行于后世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制度。

    先定下立嫡立长的制度,之后,再以学习的名义,将诸侯的嫡长子们,全都叫来朝歌。

    这不就是变相的以诸侯嫡长子为质吗?只是名头更好听而已。

    而且,自小就把他们叫来朝歌,由帝辛教导、养育。那他们与谁更亲近,还用说吗?

    此举意在以最小的成本,加强对天下的统治。

    “相国大智,吾远不及也。”

    西伯侯沉默许久,方才佩服的说道。他不佩服都不行,就是尽他所能,至死都想不出这等妙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