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亚鲁所模仿的,便是尼罗河三角洲的状态。肥沃的尼罗河在这里冲刷成片广大的原野,无边无际的麦浪在这里生长着。这里风调雨顺,鲜少有灾祸。除了面积本身并不大之外,几乎是最适合培育早期人类文明的地方。
而埃及人对冥界的期望,就是尼罗河三角洲能够大一点,再大一点,让金黄的麦浪和芦苇原可以延伸到世界的尽头。
这便是亚鲁了。
埃及人并不排斥劳作,他们很喜欢种田。他们死后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进入亚鲁,和诸法老们在一起,分享神明的无尽良田。这里没有病灾,没有祸患,只要耕种就会有收获。过去和现在于此处交汇,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享受永恒的安宁。
不过埃及毕竟已经灭亡了——埃及在历史上曾经灭亡过很多次,不过屡次灭亡的埃及都只是蛮族而已。直到希腊人入主埃及,一切才发生了变化。
首先希腊自古以来就受到了埃及的影响,有许多地方都和埃及非常接近,希腊人也经常引用埃及文化的典故。
比如希腊哲人就很喜欢提到阿努比斯,称其为“那只犬神”之类,就像在历数自家的文化遗产。这一点,周边的其他蛮族也有。但希腊在受到埃及的同时,其自身也有雄厚的文化基础,这让希腊征服者有能力对埃及的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整合而不至于被其同化。
这一点在商洛看来,就像是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一样,他们与盎格鲁人是文化上的堂兄弟,所以互相之间产生融合的时候并未产生什么不可调和的冲突。但在这个过程中,本土的凯尔特人遭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灭绝。因为诺曼人只在乎和盎格鲁人的关系,完全不在乎凯尔特人是什么了。
以及这和单纯的入侵不同。因为托勒密埃及的首都就在亚历山大,占领这里的托勒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