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
我说话的时候,眼睛也在时不时瞄向马千洋,后者一言不发的靠在了车座上,也不知道究竟是在想什么?
没过多久,我就把车给开到了山根底下,前面再也没有路了。马千洋也在这个时候回过了神来:“王少,到了,往前去就是仙不留的那座山。”
“那就下车走!”我推门下车往山上走去。
以前的守山人,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盖个客栈出来,仙不留的位置必须得贴合三点,阳地,阳木,阳石。
也就是说,仙不留不能盖在山沟子里面或山崖下面,这样终年不见阳光的地方。这就是阳地。客栈附近还得有枣树,桃树这类阳木,作为陪衬,最后就是,不管那客栈是东北常见的土坯房也好,还是山里人经常用木头搭的房子也罢,都必须在客栈墙根那里垒三圈阳石。
按照,风水上讲,阳石是泰山石。在东北,哪有那么多泰山石?就只能用山南的石头代替,因为山南的石头经常被阳光照射,也可以称为阳石。
我本来是按照守山人的办法,进山就开始找仙不留,结果,走到天都亮了,也没看见仙不留的影子。
吕胜忍不住问道:“马哥,你不说这里有仙不留吗?我们都走了两个山头了,连块瓦片子都没看着,你说的到底准不准啊?”
仙不留,通常不会距离山边太远,正常的仙不留跟山下大道也就隔着一座山头。两座山头就是极限了,再往远去,就是隔着三山,
东北有句话叫:“一过三山一重天”也就说过三个山头就是一个地盘的范围。
过了三山,就连老百姓正常活动的范围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