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的军头才是更狠的,粮饷没有不说,还直接让手下出去抢掠钱粮,一部分自己得,一部分上交,完全把军队当成无本买卖来做。
所以,实际上明末那些稍微有些名气的,能打的将领,其实也就是比别的同僚稍微有点良心,肯给士卒发点钱粮,就可以成为一代名将。
毕竟,仗是靠士兵打出来的,已经不是武将单挑掠阵的年代了。
在民间的评书、演义之中,古代战场上最流行的打法不是千军万马一拥而上,而是两军将领中马决战,以此来决定战争胜负,这种打法被称之为「斗将」。
如果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打仗前「斗将」这一现象绝对印象深刻。
因为每逢两军交战之际,总会有一名身披金盔银甲的将军,纵马出征与敌军将领交手,打上数十个来回,将士们则岿然不动,站在一边观看将领单挑。
在他们的口中或者笔下,斗将获胜的一方,一般都因为主将的单挑获胜而士气大振,从而在战场上获得碾压的优势击败对收。
也因为那些精彩的故事,常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两军对垒前必然叫阵,之后一定会上演斗将的戏码,然后才是两军混战。
只能说《三国演义》害人不浅,特别是这书流传出国以后。
曾经有个笑话,说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遇上了明朝李如松的辽东铁骑,那时候日军中有个将领,读三国演义发了疯,非常崇拜三国中单挑的武将们,跳出来大喊:「谁和我"一骑打"」,明军以为他神经病,一顿火枪把他打成了筛子。
两军交战之际,士兵排好阵型,双方的将领,乘白马或红马,持长枪或大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