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西南(2 / 9)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4422 字 15小时前

; 说起李贽,也不得不说算得上大明一个奇人,他于明世宗嘉靖六年十月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其祖先是元朝以后迁来福建。

    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

    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李贽早年家贫,跟随教书谋生的父亲识字读书,二十二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人,之后会试无果,以举人身份入仕途,历任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而现在为姚安知府。

    李贽在文学方面提出的「童心说」,强调真心,创作要「绝假还真」,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这一倾向亦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着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李贽深受「阳明学」支流「泰州学派」影响,且以「异端」自居。

    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诗文多抨击前七子、后七子复古之主张,认为《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响较深。

    晚年颇好史学,据历代正史纂《藏书》,又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续藏书》,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

    李贽对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和孔孟之学进行抨击,对儒家经典的《六经》《论语》《孟子》表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