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宽甸将建(5 / 9)

王率文武官就位。王于殿前台上,文武官于台下,行十二拜礼。

    凡遇天子寿日,王于殿前台上设香案,具冕服,率文武官具朝服,行祝天地礼。若遇正旦,拜天地后,即诣祖庙行礼毕,升正殿,出使官,便服行四拜礼。文武官具服行八拜礼。”

    幸好今日没有藩国使节到来,进献贺表,所以魏广德在万历皇帝祭拜天地和祖庙,来到皇极殿升殿后,百官只是行八拜礼。

    当然,这里的八拜礼和民间所说的“八拜之交”还是略有不同,但又同根同源。

    八拜礼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周朝,在那个时代,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而“八拜”作为一种特殊的礼仪形式,逐渐在官方和民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最初,“八拜”主要用于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敬意,后来随着社会的演变,它逐渐扩展到了朋友、亲人之间,成为一种表达深厚情谊的方式。

    具体来说,“八拜”的仪式包括向对方行八次鞠躬或叩头的大礼,每次鞠躬或叩头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尊重、感激、忠诚等。

    这种礼仪形式在周朝时期非常盛行,并逐渐传承至后世的各个朝代,恢复汉家文化的大明自然是照本宣科抄了下来。

    最初时候八拜还是将就长幼尊卑,而流传到民间以后,就以“八拜之交”形容友情,变成平辈之间一种表达深厚友谊关系的表现。

    民间的八拜最早出现在宋朝典籍上,源自于宋代易学大家邵雍之子邵伯温所著《邵氏闻见录》一书,里面记载:“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

    “八拜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