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魏广德也不急,慢慢来,他已经越来越体会到《道德经》里那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妙意。
治大国如烹小鲜,语出《道德经》第六十章,后世解读也很多。
说法一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
说法二则是认为治理大国应该像烧菜一样难,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
更有说法三,“小鲜”像是小鱼,或一块小肉之类的,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
其实在魏广德看来,三者皆有,不能单独采纳一种说法,也不能否定一种说法。
好吧,这就是魏广德理解的“中庸”。
“中庸”,是孔子提倡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和道德实践原则。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把中庸看做最高的道德境界。
孔子多次论及中庸,如赞美《诗经》的《关雎》篇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思想感情表达最得当。
又说一个人的性格风度,“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庸之道要求凡事中正适度,恰到好处。
《礼记·中庸》是发挥孔子中庸思想的著作,朱熹章句引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既是不偏不倚,又是恒常不易,中庸之道成为儒家立身处世待人的准则。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