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拱翼之争(2 / 8)

此,高拱建议改兵部“一尚书二侍郎”为“一尚书四侍郎”。

    “又以时方扰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由侍郎而总督,由总督而本兵,中外更番,边才自裕。”

    高拱强调兵部尚书之职关系王朝之安危,近二三十年来正逢边疆多事,在此兵部体制下,如果边方总督缺任,则兵部侍郎顶缺,倘若兵部侍郎难以脱身,则会以别部人员代替赴任。

    如此往往拆东墙而补西墙,严重限制了兵部职能的有效发挥。

    首先,高拱看到当时兵部严重受限于明初的“一尚书二侍郎”局面,侍郎员额太少,左、右侍郎主要协助尚书处理兵部事务,公务繁忙,一旦抽调外差,兵部事务的处理便难以得到保证。

    其次,侍郎职责在于协理部事,对边地情况缺乏了解,很难为兵部对边地之事的谋划与决策提供建议。

    最后,兵部承担巡阅边务的职责,但由于侍郎太少,临事一般多借调他官,往往因非其职而就其位,不悉边事,影响对边事的有效处理,或因路途遥远不能及时履职,从而贻误事机。

    基于以上弊端,高拱向隆庆皇帝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改兵部编制为“一尚书四侍郎”。

    高拱认为,新添侍郎既可在部内任职,又可巡视边务。

    换句话说就是增加两个实职侍郎机动,平时在部里协助办公,无事则巡视边防,若有总督空缺,朝廷短时间找不到合适人补上,则由侍郎充任,这样也不会影响兵部运作。

    其他还有诸如分摊总督权利,明确权责关系等等的奏疏。

    就如同高拱指责陈以勤侵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