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高拱在内阁里,一向把整顿吏治挂在嘴边,而且理解还非常之深。
高拱入阁前夕,在礼部尚书任上,还撰写了《挽颓习以崇圣治疏》,也就是后来外界盛传的《除八弊疏》。
此疏高拱对嘉靖后期逐渐形成的弊政亲身观察、深思熟虑而提出来的。
观此疏就能大致理解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分析,时局艰危的根源在于“积习之不善”,对这种“积习”条分缕析,列为“八弊”。
一曰“坏法”,即曲解法律,任意轻重;
二曰“黩货”,即卖官鬻爵,贪赃纳贿;
三曰“刻薄”,即冷酷苛薄,刁难民众;
四曰“争妒”,即争功嫁祸,彼此排挤;
五曰“推诿”,即推责委过,功罪不分;
六曰“党比”,即拉帮结派,党同伐异;
七曰“苟且”,即因循塞责,苟应故事;
八曰“浮言”,即议论丛杂,混淆是非。
不得不说,就算是魏广德这个后世人看了,也会拍手叫好,因为高拱对大明吏治的分析很到位,即便是到了后世也不过时。
嘉靖中期以来,官场盛行唯名是求、唯利是图的风气,官员为追求名利和官运亨通,贪贿成风。严嵩执政,更使官风大坏,“奔竞成俗,赇赂公行”。
他们公开卖官,“官无大小,皆有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