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想好怎么处理,才能给皇帝交代,毕竟事件起因可就是宫里那位。
原来,隆庆元年南直隶乡试,隆庆皇帝听信言官建议,做出了一次大胆的改革,即取消乡试的皿字号。
皿字号问题由来已久,起因则是因为大明南北两京的国子监。
国子监生员可以在肄业后直接入仕,但官职前途不高,而能入国子监的生员,要么有家族背景,要么就是乡试副榜,也算有些才华。
自然,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大,即便入国子监也只是为了读书,依旧希望通过乡试、会试乃至殿试成为大明朝堂堂正正的进士。
毕竟以进士入仕,那才是正途。
因顺天乡试的考生中有各省籍的生员及贡监生,故考场中编号加以区别,并以编号规定各自的取中名额,此即为皿字号问题。
也是因为由此政策,自嘉靖十三年实施以后,进入国子监就读的生员明显增加。
当初制定这一政策,当然主要是为了那些贡监生能顺利拿到举人名额,毕竟这些人大多都是皇帝身边亲信之人,他们因为一些功劳被赏赐,可以安排没有科举的家人直接入国子监从而绕过院试这一关。
成为监生后,自然还要想着继续获益,由此就有了皿字号有固定名额的政策。
而在这次南直隶乡试中,隆庆皇帝取消了皿字号特权,把中举的名额按照考生成绩分配,自然影响了国子监监生中举人数。
王希烈主考的此次乡试,监生中举者较往年大减超过七成,这引发南京国子监监生强烈不满。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