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部里经过多轮会议讨论,最终正式批复,决定采用宋运辉力推的美国洛达化工的设备引进方案。这份批复文件同时也要求韩则刚全力协助宋运辉,与洛达展开正式谈判。
在前期技术交流阶段,双方沟通尚算顺畅。洛达方面的技术人员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对宋运辉团队提出的技术细节都做了认真反馈。韩则刚也发挥所长,在设备选型和技术参数对接上表现积极。马保平则承担起了大量的外部协调工作。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部里领导也多次询问进展。
然而,就在核心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即将最终签字确认的前夕,美国洛达公司方面忽然如同人间蒸发,再无音讯。
起初,宋运辉还以为只是洛达在磨他们的耐心:“美国人谈判的老把戏了,眼看我们要签单,故意晾着我们,无非是想抬高身价多要点钱。沉住气,别理他们,我们越急,他们越起劲。”
可又过了两天,洛达方面依旧没有任何实质性回复。宋运辉意识到不能再被动等待下去。
“韩副处长,马处长。”宋运辉站起身:“得去洛达总部问问情况。这么等不是办法。”
韩则刚没说什么,只是拿起公文包跟了上去。马保平推了推眼镜,微微叹了口气,也跟着起身。
到了洛达总部的豪华写字楼,接待人员客气地将宋运辉一行请进一间宽敞明亮的会客室。茶水、咖啡很快端上,接待员笑容得体地说:“请稍候,我们负责人马上就来。”
这一等,便是近三个小时。桌上的咖啡从滚烫到温热再到冰冷,续了又续,杯子空了又满上。
中途他们多次询问,得到的回答永远是“负责人正在开会”或“马